香蕉是消費量和生產量最大的一種水果,全球年產值高達五十億美元。根據媒體報導,香蕉正受到巴拿馬病肆虐,從感染範圍已經從亞洲擴及中美洲、中東、非洲等,占全球五分之三出口香蕉的拉丁美洲很可能也無法倖免,引發香蕉可能絕跡的憂慮。
該病菌傳染力極強,只要一棵蕉樹受感染,全園跟著遭殃,且病菌會遺留在土壤,發病地區三十年以上不能種植香蕉,已成全球香蕉的最大殺手。
巴拿馬病的變異株早在一九五○年代曾大量摧毀當時主要香蕉品種「大麥克」,蕉農被迫改種具有抵抗力的卡文迪希香蕉(又稱華蕉),大麥克從市場消失,如今華蕉再度受到巴拿馬病毒的嚴重威脅。
過去解決方法是將原有作物砍光,選擇一新品種重頭來過。但目前沒有其他選項可以替代,只有把希望寄託在雜交育種和基改新品種。研究顯示亞洲「小果野蕉」似乎具有抵抗力,正在嘗試將其抵抗性基因植入華蕉,結果還有待驗證。
生物多樣性是抵抗疾病的重要屏障,而全球商業種植品種的單一化和無性繁殖,使得香蕉的遺傳多樣性降低,這恐怕也是人類一味追求經濟利潤的同時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香蕉也是台灣重要經濟果樹,政府除了嚴格實施檢疫制度,也應積極開發快速檢測技術,以防杜外來病原菌入侵,對我國相關產業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也可保住美味香蕉!
李武忠(台中/農經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