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花蓮訊】「不要再清除漂流木了!」十餘年來在東台灣創設多件著名裝置藝術、地標的阿美族藝術家、音樂家范志明,以他看到台東縣都蘭海岸整片漂流木被焚燒的震撼,呼籲政府把漂流木留在沙灘,只取走紅檜等貴重樹材就好,其餘的雜木應留在沙灘,成為沿岸生物的繁衍棲地及民眾生活、休閒、藝術創作的泉源。
「漂流木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會繼續繁衍生命的。」范志明為參加目前正在花蓮文創園區舉行的「二○一五花東原創生活節」,數月前到台東都蘭海岸要撿拾漂流木創作,卻看到整片沙灘的漂流木被焚燒,一片焦黑,震驚得難以自抑。
他把一塊被燒黑外皮的漂流木從中分成兩半,在中間設計帶著臍帶的胚胎,閃閃發光;漂流木兩側依序是他已獲得專利的發明「電木兩用吉他」半成品、成品;然後將展場布置成被漂流木包圍的沙灘,以太平洋圖樣為背景,成為「二○一五花東原創生活節」中很受矚目的裝置藝術。
范志明沈痛地說, 幼年時在花蓮的沙灘,海岸常有許多橘色的螃蟹,沿岸魚獲數量也多得嚇人;後來他遷至台東縣,都蘭海岸也到處可見寄居蟹;曾幾何時?這些原本在海岸邊可以獲得漂流木庇護的生物都愈來愈少見。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長吳坤銘回應,像紅檜、扁柏、香杉等貴重木材屬於國有財產,在颱風等災害後,會先檢定交由縣市政府保管處理,然後再協助政府部門打撈,集中於堆置場方便民眾撿拾,每每都吸引大批民眾前往尋寶。
吳坤銘表示,如不清除岸邊漂流木,不僅影響漁民作業,漂流木如被海浪打入海中,更危險,所以還是主張要清除;未來會考慮將一些漂流木做成藝術長椅,放在岸邊內側,讓民眾休憩,也能讓動植物當成棲地。但仍須與地方縣市政府及社區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