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指海星及紅滑皮海星管足,清晰可見。圖/屏東海生館
天地無奇不有,不僅天上有閃亮的星星,海裡也有燦爛的星星──海星,而且還家族龐大,枝繁葉茂。
屏東海生館內展示有豐富的海洋生態系,特別是在展示主軸為由山至海的台灣水域館內,大小朋友能在潮間帶及觸摸池區,經由輕輕觸摸的友善接觸方式,與海洋生物做第一類接觸,進而加深對於友善環境的印象及認知。
觸摸池中,除了海膽、海參、海星及寄居蟹等親子最愛的水族動物外,最特別的明星就是居住在海星缸中的海星家族。只見許多遊客聚集圍觀、竊竊私語,評論這群既奇特又罕見的動物,其中包括紅滑皮海星、規則瘤海星、顆粒蛇海星、原瘤海星、藍指海星等,及貌似發霉麵包的麵包海星等等,讓人目不暇給,驚呼連連!
民眾除了透過友善的接觸(碰觸)來感受海洋生物奇妙的生命力之外,也可聆聽解說員的詳細解說來進一步認識這些海洋生物們,並能從體驗中學習到潮間帶的生態風貌及海洋生物的保育知識,讓民眾懂得日後萬一在海邊見到這些可愛的海洋生物們時,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友善生物、友善環境、友善海洋。
「潮間帶」是海水漲潮時的最高線,到退潮時所及的最低線兩線間的區域。此區的環境變化劇烈,但仍有許多生物生存,例如:「海星」即是此區的重點物種之一。此外,生長在潮間帶的生物,通常具有特殊的型態、結構與生態習性,以抵抗波浪的沖擊,和適應瞬息萬變的溫度、鹽度、乾旱等環境因子。
為適應潮間帶多變的環境,海星主要棲息於岩礁及珊瑚礁區的潮池及亞潮帶淺水處,身體表面堅硬,主要是表層具有鈣質骨片,但骨片並不相連,因此可變形、移動爬行。
海星喜歡吃二枚貝如文蛤,進食方式也很特別,腕足的腹面內有許多管足,以管足上的吸盤吸住殼面,使力剝開貝殼,再將胃外翻,分泌消化液把貝肉吃掉;在海生館內,民眾有時就能親眼看見這樣的生物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