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弘講的因緣 陳璿宇 |2015.11.29 語音朗讀 179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心保和尚 慧靜法師 劉宗澧居士 林清志居士、林秀美居士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福慧家園上周共修會主題「貧僧有話要說.我弘講的因緣」,由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主持,與談人為佛光山弘講師慧靜法師、佛光會檀講師林清志、林秀美及立明集團董事劉宗澧,和大眾分享如何跟隨大師學佛及個人的弘法經驗。 心保和尚表示:大師一生致力於弘法,努力把佛法變成現代人的語言,契理契機,讓人聽得懂;尤其大師提倡「三好、四給」,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心,即是佛教的「身、口、意」三業清淨,道理淺顯易懂;「四給」即是布施歡喜、信心,道理極易讓大眾接受。 慧靜法師:弘法要有雲水三千的氣度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 慧靜法師認為,大師在全世界弘講,就是為了讓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大師在弘法布教的過程中,雖然遇到種種困境,但他能了知一切都是因緣,願意發心度眾,讓聞法的人能夠在內心顯現菩提月。 慧靜法師提出,身為佛光山弘講師,必須學習大師「雲水三千」的氣度,把佛法弘揚五大洲。而身為弘法者,外在要具備「善說、樂說、法說、佛說」;內在能有「修業、修心、修性、修佛」,著重福慧雙修,內外兼備。 林清志:以師志為己志 「以師志為己志」,布教師林清志自十六歲在校園聽聞大師說法,進而跟隨大師學習佛法、下鄉弘揚人間佛教。他表示人間佛教是佛陀的本懷,大師提倡:「佛法需落實於生活修行。」 林清志於一九五九年遵循大師指派至宜蘭監獄布教,五十六年致力於監獄弘法。一九九三年考上佛光會第一屆檀講師,弘法的足跡遍及校園、監獄、社會。他始終奉行一師一道,並將信仰傳承給下一代,也從學校因緣、社會弘講、監獄布教的過程,教學相長,把大師的文章編成人間佛教教案,傳授學校的學生,也教化監獄的收容人。 林秀美:發願在苦難中弘法 檀講師林秀美談起,與先生林清志一起經營佛化家庭,除了每天做早晚課,行住坐臥不離一句佛號。每次出門弘法前,夫妻倆都會先向佛菩薩祈求加被,回到家後,再禮謝諸佛菩薩。大師在宜蘭帶領學生外出弘法,都會先召集青年在大殿集合,禮佛後再出發,大師的教導讓她至今都受用。 「遭逢苦難的人,更需要佛法的滋潤。」林秀美表示,在監獄布教無論是集體教誨、個案輔導,或念佛共修,都會將佛法注入授課的內容,有時帶領收容人懺悔發願,常看到收容人痛哭流涕,因而強烈感受人人皆有佛性,再以因果的觀念讓收容人懂得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劉宗澧:青年應發心學佛 善財講師劉宗澧,從小跟著父母到佛堂共修。他表示,在澳洲中天寺加入青年團,與優秀的青年參與活動,培養默契,活動充滿正向意義。他感謝大師從台灣弘法至全世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大師弘法度眾的精神,對青年有很大的啟發,弘法者需勇於走出去,不能只是停留在自己的小確幸裡。有一次看見大師在大陸山東大學弘講,全校有六萬多學生,但地方僅能容納幾千人,只能挑選成績優異的學生前往聽講。大師弘法當下,對他產生很大的啟發,讓他了解「創造因緣、隨順因緣」的重要。 心保和尚總結:經由分享讓大眾了解大師的弘法因緣及度眾的慈心悲願,誠如《大寶積經》云:「三無礙」─總持無礙、辯才無礙、道法無礙。他勉勵大眾,「兒童是國家的棟樑,青年是佛教的希望,佛教的信仰傳承很重要,一切因緣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前一篇文章 福慧故事 實相布施覺悟人生 下一篇文章 共修看板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5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6雲梯2025.07.0107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8【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9迎接加拿大國慶日 佛光人贈物資送暖2025.06.3010【詩】覺有情2025.07.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晨齋語錄】無緣大慈【人間行者心】羅漢鞋人間佛教VS人工智慧【人間行者心】晒書節的溫暖邂逅【佛光口述歷史系列】千載一時 恭迎佛陀真身舍利【朗朗晴空】無諍三昧 作者其他文章用愛翻轉教育 教師啟發新思惟銅鑼聲波饗宴 淨化身心紓解壓力佛光菁英幹部 研習人生雙贏閱讀的力量義工精進培福 提升生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