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王時
秋冬之際,地球的天空上南來北往的不只是飛機,還有一群群遠行的鳥類。牠們南北奔波,航行千萬里,這麼辛苦,不外乎就是希望可以找到安身立命的場所,找到繁衍後代的機會。整個地球總共有八條的候鳥遷移路線,每年有數十億隻的鳥類遠從北極,飛越赤道,千萬年都是如此,並且一代傳一代。
圖/陳王時
秋冬之際,地球的天空上南來北往的不只是飛機,還有一群群遠行的鳥類。牠們南北奔波,航行千萬里,這麼辛苦,不外乎就是希望可以找到安身立命的場所,找到繁衍後代的機會。整個地球總共有八條的候鳥遷移路線,每年有數十億隻的鳥類遠從北極,飛越赤道,千萬年都
文/陳仕泓 圖/陳王時
秋冬之際,地球的天空上南來北往的不只是飛機,還有一群群遠行的鳥類。牠們南北奔波,航行千萬里,這麼辛苦,不外乎就是希望可以找到安身立命的場所,找到繁衍後代的機會。整個地球總共有八條的候鳥遷移路線,每年有數十億隻的鳥類遠從北極,飛越赤道,甚至抵達南極,這樣的遷移習性,千萬年都是如此,並且一代傳一代。
世界最大的候鳥遷移路線為東亞─澳大拉西亞候鳥遷移航道(EAAF),這個遷移路徑覆蓋範圍廣闊,由北極圈經東南亞,一直延伸至澳洲及紐西蘭,總距離長達一萬三千公里。每年有分屬兩百五十個不同族群,超過五千萬隻的遷徙水鳥(包括二十八種瀕危物種)往來此航道,台灣正好位於東亞與澳大利亞遷移路線的正中央,每年有超過兩百種以上的遷移性鳥類拜訪台灣。
水鳥往返繁殖地及越冬地,並在中途站歇息和補給,然後才繼續牠們的長途遷徙旅程。如此長程的路途,如果缺少適切的棲地環境,將帶來相當嚴重的後果。不幸的是,這群候鳥與全球百分之四十五的人類使用共同環境,在整個東亞經濟快速發展,自然環境快速消失的情況下,水鳥數目正急遽減少,許多族群面臨了滅絕的危機,而八條航道中,這條航道的候鳥急速銳減。
目前台灣也因為經濟發展的需求而加速開發,尤其是台灣西海岸的海埔新生地,看似荒蕪的海岸灘地,卻是這群候鳥最重要的休息與停歇的地方。廣大且泥濘的灘地提供了相當豐富的底棲生物供給候鳥使用,一旦規畫成工業區土地,候鳥固有的棲息之地將被改變,造成牠們無處可棲的窘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