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文忠
讀書和做人的要求一樣,就是要持之以恆、貴在堅持,只要做到這一點,不管讀書,或是任何事,都會有所收穫。
明朝時,江西有位學者叫胡居仁,他只活了五十歲,卻是一位了不起的理學家。他從小就非常聰明,興趣廣泛,博覽群書,被稱作神童,他的「扎硬寨打死仗」的讀書方法和讀書精神對後代影響很大。他認為,不管書裡有多少不懂的地方,都要把它搞通,這正是一種一心鑽研的精神。
胡居仁告誡弟子,讀書多而不精不熟,不如讀書少而精熟。你讀一本書就要真正了解一本書,不要泛濫無歸,貌似讀書很多,但實際上哪本書都沒讀懂,並強調讀書要持之以恆。
他的一副對聯非常有名:「苟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如果有恆心,沒必要起早貪黑;最沒有好處的,就是你一天拼命用功,通宵不睡開夜車,接下來的十天每天睡懶覺。現在很多孩子的習慣也是如此,考試前埋頭苦讀;考試結束後,早上九、十點還不起床。
古人看重精讀。依目前教育界、讀書界的情況來看,我們應該提倡精讀,培育堅忍不拔的學風。
【原文】苟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引自《居業錄·學問》)
【譯文】如果有恆心,何必到晚上三更才睡而五更就起床呢?最不好的是曝曬一天,寒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