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至今餘波盪漾,許多歐洲國家仍舊被高失業率、撙節開銷政策困擾著。美國的失業率至今居高不下,貧富差距節節擴大。相較於北半球國家的動盪,位於南半球的澳洲不僅沒有受到金融海嘯波及,失業率在OECD國家中為最低,名列「快樂國家」前十名,在聯合國的「人類發展指數」也多次位居第二。
相較於日益褪色的「美國夢」,國際上有愈來愈多人做起「澳洲夢」!澳洲為什麼能得天獨厚?
澳洲以農牧、礦業立國,生產穩定,不若金融等投機產業般需承擔巨大風險。以科技立國的芬蘭,雖然是Linux、憤怒鳥、Nokia的發源地,但還是逃不過生命期短的魔咒。英國衛報曾預言,芬蘭的經濟衰退、失業率高,遲早會走上希臘的路。
近年來,澳洲的觀光業和國際教育蓬勃發展,使得其經濟連續二十多年來一直處於成長狀態。加上澳洲是社會主義福利國家,以「平等之土」(the Land of the Fair Go)自居,相較於美國的資本主義社會,更沒有貧富與階級的差距,藍領階級和白領階級享有平等的社會地位,薪水甚至還更優渥。
澳洲以「最大善意原則」保障人民的福祉,不僅提供免費醫療系統、公立教育系統,還有老年津貼、殘障津貼、失業補助及公共住宅,也因為社會救助系統完善,使得澳洲的犯罪率低,這和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高犯罪率形成鮮明的對比。資本主義講究績效、競爭,是有錢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不僅醫療貴、教育貴、都市的住房也貴,變相地促使窮人鋌而走險,從事非法活動。
在美國洛杉磯或紐約的雜貨商店,許多都用防彈玻璃、鐵窗,將出納人員和顧客隔離開來,以確保商店的安全。但我初到雪梨時,對於澳幣還分不太清楚,每每在付帳時將一堆澳幣攤在手上,讓商家點選數額,而他們也都很誠實地拿取該拿的數額,不會趁機敲竹槓。
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曾說,身為黑人,讓她在成長過程中遭遇過諸多歧視。但我一位衣索匹亞裔的澳洲的黑人朋友卻說,她從小到大都沒有遇過歧視!
今年年中,兩名澳洲毒販被印尼判死刑,這兩人都是有色人種,因在獄中均已認錯,澳洲人連署要求印尼特赦,在印尼堅持處決後,澳洲撤回駐印尼大使以示抗議,可見澳洲尊重人、善待人的文化是不分膚色種族的。
澳洲經驗讓我看到過去的思考盲點:經濟發展不一定非得科技業掛帥,濟弱扶貧的社會形態,很可能比弱肉強食更有益於人類的共同發展與福祉。畢竟我們所處的自然環境,本來就是共生的狀態,不是只有優秀、有競爭力的人,才值得生存!
王慶寧(澳洲/台灣背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