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媒體革命的洪流

執筆人:趙怡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 教授/博 |2015.11.18
1052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趙怡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 教授/博導

執筆人:趙怡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 教授/博導

最近幾年,全世界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新興媒體被廣為應用於人們的生活,以及對整體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尤其千禧年前後出生的新世代人口,從呱呱墜地起就進入一個虛擬的人際網路,習慣於使用Email、Line、Skype、Twitter、Facebook、What'sApp、Google、Yahoo、百度、微信、微博、博客,乃至於愛奇藝、土豆網、Hulu、Viber等等電子郵件、搜索引擎或社交網絡媒體,來滿足個人交際、溝通、學習、娛樂的需求,恐怕都已失去離開網路而獨立生活的能力了。

本世紀初期,網際網路達人Tim O'Reilly率先提出Open Source(自由軟體)與Web2.0的概念,他預測新的網路技術將啟動當代媒體開放、互動的特性,使一般民眾在觸及多元、即時資訊之外,還得以在虛擬社群中擁有更多發表意見的機會。二○○四年以後Youtube和Facebook相繼問世,果真掀開Web2.0資訊社會時代的嶄新面貌,使閱聽大眾的被動角色升格為積極的使用者和產銷者。又十年之後的今天,更加成熟的Web3.0技術進一步構成一個人人書寫、人人閱讀的交叉溝通平台,此後再沒有任何單一力量足以壟斷公眾意見和資訊市場。

如此快速且劇烈的變化對傳統大眾傳媒帶來空前的挑戰。二○一四年,全世界手機的使用率已超過電腦,新媒體的廣告量也壓倒傳統的廣電產業;預估到了二○二○年,人們會花最多的時間收看線上影音,也就是說,行動媒體上的影音內容將主導未來的資訊社會。

邇來,惶惶不可終日的報老闆們絕望地等待紙媒網路化的轉型計畫成功,卻未能如願。

以美國為例,報紙廣告收入每減少七元,網路版廣告收入只增加了一元,說明傳統媒體即使跨足新媒體平台,仍有百分之八十六的廣告收益消失無蹤。跑去哪兒了呢?全數轉到了Facebook和Google等新媒體的網路上!前述兩大巨擘至今被拒於大陸市場門外,但依然在二○一四年全球行動網路廣告收益排行榜上分居第一、二名,合併占有率接近百分之六十。

談起傳播科技的變革,不免聯想到台灣傳媒界的窘境,特別是廣電影視媒體,內容貧乏而空洞,主要肇因於內需市場狹小,難以支撐昂貴的營運製作支出,逼使業者採低成本路線,不惜推出內容輕薄低俗的產品。如此因陋就簡的權宜之計,當然跟不上全球化規格,難以延續其產品的生命周期,如今再承接新媒體時代的競爭壓力,眼前的活路只剩下進軍對岸市場一途了。中國地區穩居全球最大移動網路市場,而目前大陸的知識經濟和娛樂文化產業也正在火紅竄升。

早期的市場理論中有「需求近似」的說法,晚近傳播學者亦曾提倡「文化接近性」的概念,證實人們傾向於喜好和自己需求或知識經驗相似的文化產品。兩岸之間風俗、語言、價值觀類同,龐大的中國市場無疑已成為台灣媒體的最後一塊沃土,傳統業者若有志放手一搏,跨海登陸,在新媒體環境中尋求事業第二春的商機,為時未晚。

整體觀之,傳播科技一日千里所創造的最大成就,應是它填補了人類社會的階級落差,把世界變得更扁平,讓千百年來平民百姓當家做主的夢想得以成真。

此外,新媒體的一波波技術突破,不但撤除了媒體與媒體、傳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藩籬,更成功穿越國家與國家、社區與社區、產業與產業之間的界線,一步步地把大千世界縮成一個眾生平等的「地球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