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趙怡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 教授/博導
第四屆「人間公益影展」在仲夏的台北市揭開序幕,一連展出六天,超過二千位市民在蘇迪勒暴風雨欲來前夕,及時跨進光點華山劇院觀看九部中西感人經典影片,把自己久經騷攘、摧折的身心,放空到一段段充滿人性高貴情操的光影故事情節中,享受一下心靈沐淨的愉悅。
永慶慈善基金會每年主辦公益影展,提供市民朋友一個免費看好電影的機會,是基於在媒體私營化的體制下,這些內容清新可喜、引人向上、傳輸生命正面元素的影視作品,很少能進入一般民眾的眼簾;更具體地說,這類影片題材由於過於「素淨」, 缺乏刺激感,沒有恩怨情仇的故事、怪力亂神的場景,無法在電影院創造票房或在電視台拉升收視,所以逐漸被排除在大眾傳播的商業範疇之外,形成社會珍稀資源的浪費。
本屆公益影展擴大舉行,佛光山也共襄盛舉,選片參展,以一部《跟著祖師參禪去》詮釋佛法精要,深入淺出,平易生動,獲得廣泛回響;其次,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好萊塢院線片《我想念我自己》,熱情加入公益影展行列,劇中真實描寫知名語言學家罹患早發阿茲海默症的經過以及與家人的溫馨互動,透過編、導、演的通力合作,細膩刻畫出患者的內心世界,令人動容。
其餘如《推拿》、《麵引子》、《孩子的天空—新魯冰花》、《幸福三角地》、《長情的告白》、《我的影子在奔跑》、《五個小孩的校長》等作品,出自海峽兩岸資深電影人李祐寧、陳坤厚、田壯壯等名家之手,分別描繪溫暖家庭、人文關懷、種族融合、生命真諦、祥和社會五大面向的人生價值,片片內容精湛,感人肺腑,害得觀眾個個紅著眼眶走出戲院。
為了嘉惠南部民眾,人間影展今年也移師高雄推出六部影片,我們樂見高雄鄉親呼朋引伴而來,攜手跨入象徵生命中至真、至善、至美的情境,體驗愛心的溫暖,學習自我奮鬥和關懷付出。有人問我,為什麼花這麼多精神推動人間影展?社會福利及公益活動不是應該由政府負責嗎?其實,台灣早已是一個民間力量勃發的社會,政府負責推行政務,工作龐雜、任務艱鉅,人民不妨集結資源,自成團體,從旁襄助,形成一種互補共榮的關係,協力促進社會的祥和樂利,人民的幸福安康。以台北市來說,目前就有六千個非營利民間團體,在公權力之外,各自挑起一分推動社會向前的責任。
最近有關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關係引起議論紛紛,甚至還有朝野人士對於「政府是否對得起人民」而爭執不休。不禁使我想起三十多年前,先兄趙寧博士寫的一首遣懷小詩,只有短短四句,卻發人深省:「我是天涯飄泊的嵐,你是清曉待發的帆,我要癡癡地纏在你的身後催你向前,日日月月、歲歲年年。」那一刻他剛結束異鄉飄泊的日子重回家園,目睹台灣經濟起飛,社會快速躍升,乃以短短幾句話記下他的觀感,字裡行間透露出的,是一名當代知識分子從心底深處向他所摯愛的祖國發出的喟嘆。
這首名為〈起風的時候〉的小詩後來被譜為歌曲,由聲樂家成明錄為專輯,並入選中影大戲《辛亥雙十》電影主題曲,還獲得第十九屆金馬獎最佳原作音樂及最佳電影插曲獎。據說,當時的主管官署對歌詞很有意見,理由是,國家或政府都是至高無上的,怎能由人民來「催」他向前?幸好該曲得到金馬獎的肯定,才未淪為禁歌。撫今追昔,益感台灣民主成果得來不易,怎能不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