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璟華
我每一次離開家,都是因為旅行,而且我的旅行和別人不一樣。
旅行之前,我要做大量的功課。搜集資料再消化完畢,已經過去兩個月,而即將旅行的目的地於我來說,卻變成了夢縈魂牽但從未謀面的故鄉:我知道從火車站出發去各個公園的公共交通的車次,我熟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我知道賣小吃和特產的地方,我懂得這裡的風俗民情,我甚至還看了在這裡拍攝的電影,以這裡為場景構建的小說,我研究了這個地方產生的戲曲劇種,我聽了以此地為背景創作的歌曲。最後我還被人說成是無聊,因為我用Google查詢此地出過有哪些名人?這些名人出過什麼作品?我搜集這些作品一一細讀,做筆記、寫心得感悟。
由於經常旅行,以至於到最後我不會去遊客眾所周知的建築,類似名人故居之類的景區,因為這些努力復原的景物始終不能激發我的想像力,我也找不到內心的共鳴。就像是登長城、八達嶺、慕田峪、居庸關固然雄偉,總感覺人工修復過多,少了長城特有的蒼涼!而我會多次去京郊懷柔境內的野長城,這裡保留了更多的原始狀態、這些未經修復的野長城,躲在深山,以其奇、峻、偉、險的身姿,誘惑著我,讓我去了一次還想去一次。
我的旅行通常是在出門前一周,在網上訂好機票、酒店,在紙上列印時間、行程、食宿安排。我的旅行像商務考查一樣講求品質,又像回鄉省親一樣隨意率性。旅行對我來說不是一場簡單的行走,而是穿越時空尋找歷史的蹤跡;在各個文物古跡前品味人生、思索人性。
為什麼你的旅行會有如此異樣情懷?很多人問我是不是和作家三毛有關?
是的。二十多年前,三毛的每一本書不是放在我的書櫃裡,而是散落在床頭、茶几各個隨手可取的角落裡,伴隨我度過少女時代,以至於影響我的人生。
記得三毛在參觀敦煌壁畫時,曾把自己關在裡面,她對畫裡的人說了什麼,無人知曉。可我懂得,那是與自己的前世在對話。我也曾為了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夜以繼日查看各種資料,相關圖片深深烙印在腦海,以至於親眼目睹時心裡不禁抖動,如同見到失聯已久的親人一般,有喜極而泣的激動。
三毛寫了一本書《萬水千山走遍》,裡面不是說旅行攻略,而是她用心與這個世界的對話,她的善良、豁達、靈性,在字裡行間如同跳躍的音符激發我想要看看世界的心情,又如同一杯沁人心脾的茶,安撫平靜我苦悶煩躁的心。
縱觀我這些年的歷程,無一不是受三毛的影響。旅行的別樣情懷與行程安排都是自己內心的渴望,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場旅行?在經歷了很多世事之後依然能保持孩子一般的童真,依然能堅守善良的心繼續生活,又豈是豁達兩個字隨便說一說、寫一寫就好?
如果說我很幸運,我想大概是我遇到了一位與我很合的心靈導師,在她的每一部作品中,我持之以恆的尋找內心善良、正能量的我。
萬水千山走遍,是少女時許下的心願。如今,人在旅途,不僅是許願,更是還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