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張臉 台灣的人類生痕 |2015.11.14 語音朗讀 203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生聚─ 茄萣養殖場 大量魚塭改變沿海溼地景觀,遠看像一幅美麗拼貼畫 圖/中央大學提供 互爭─ 麥寮六輕工業區 工業區整齊的油罐、廠房,與周圍沙洲形成強烈對比 圖/中央大學提供 進化─ 杉林永久屋園區 風災後的白色組合屋,與周圍紅屋瓦聚落如兩個世界 圖/中央大學提供 汰換─ 高雄港區 人們重視生活品質,昔日勞動碼頭變成今日藝文口岸 圖/中央大學提供 【本報台北訊】「人類在地表製造的痕跡,遠比其他動物深且廣。」中央大學近年推出衛星影像月曆,最新「生痕」主題,呈現烏山頭水庫等自然環境在人為爭地下的衛星圖像,引人深省。 二○一六年月曆的六張衛星照,分別呈現烏山頭水庫、內埔老埤農場、茄萣養殖場、麥寮六輕工業區、杉林永久屋園區、高雄港區經人為開發後的地貌;以法國SPOT六號、七號衛星拍攝。 主持人、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教授張中白解釋,「生痕」指生物在地表活動製造的痕跡,大至恐龍足印,小至昆蟲在土裡鑽過的痕跡;人類在土地上做了什麼事情,因身處其中無法看到全貌;但透過太空中的衛星影像就能清楚發現,人類比起其他生物對土地的影響更巨大。 農田的色塊 見證經濟史 針對月曆第一幅烏山頭水庫衛星影像,張中白指出,早期嘉南平原缺水,直到日本工程師八田與一興建烏山頭水庫,嘉南平原才成為台灣糧倉;但因水庫建在透水性差的泥岩上,雨水沖刷形成充滿稜線、凹谷的崎嶇地形,一旦蓄水,水庫就形成有如美麗珊瑚般的破碎地貌。 內埔老埤農場衛星影像中,深、淺,黃、綠交錯的色塊,顯現台灣農業逐漸從主食作物轉型為經濟作物;因多元作物生長期及收割期不同,讓農地給人的印象不再只是一片綠油油或黃澄澄,見證了多元種植經濟作物的歷史。 第三張圖中,茄萣養殖場大量開發魚塭,改變了沿海溼地景觀;片片相連的水體及交錯堤道,在衛星鏡頭下如一幅拼貼藝術畫。 麥寮六輕工業區的地貌,更彰顯人類改變自然的決心。張中白表示,雲林麥寮濁水溪出海口南岸,原是大片荒蕪的沙洲與溼地,人類在此大規模填海造陸超過兩千公頃,圍堤內是整齊的油罐、廠房、道路。衛星照片中,工業區排列整齊的人造廠房,與外圍農田、河流及沙洲形成強烈視覺對比,可發現人類文明帶來的環境衝擊。 杉林永久屋園區的照片中,可看到二○○九年八月莫拉克風災後政府規畫的整齊白色組合屋,和原本民眾自由建蓋、分布散亂的紅色屋瓦形成對比,彷彿兩個世界。 排在月曆最後一張影像的高雄港區,則是從昔日的勞動碼頭,變成今日的藝文口岸,顯示人們近年除了追求經濟發展,也開始重視生活品質。 建設或破壞 由你來思考 這六張衛星影像,從人類最基本需求「取水」開始,再到農業、養殖漁業、工業、聚落、藝術人文,依序呈現人類因應不同生活需求在地表刻下的痕跡。「是建設,還是破壞?」張中白表示,每個人看法不同,月曆不批判好壞、對錯,而是用影像讓大家自由思考。 前一篇文章 偏鄉醫生 20年接生7千兒 下一篇文章 馬:國際都挺馬習會 沒輸家 熱門新聞 01渥太華佛光山 授海狸童軍領巾2025.11.1702警告日本 陸黃海軍演、籲暫勿遊日 2025.11.1603【詩】遊園地.競馬場2025.11.1704墨西哥熱氣球節 高空爭豔2025.11.1605芬普尼毒蛋 又爆4萬顆流入市面2025.11.1606克林姆富家女肖像畫 估值46億元2025.11.1707落葉刺繡 巴西百鳥寫真集2025.11.1708【快樂塗鴉簿】熱鬧的內灣小鎮2025.11.1709AMR機器人 是什麼?2025.11.1710中日緊張 陸4海警船巡航釣魚台2025.11.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一戶一田永續城市 撥5成土地種菜世界兒童人權日 照亮孩童未來 中日陷僵局 陸要求撤回高市言論遭日拒絕氣候變遷績效 台居全球倒數第8名大山唯一收件人 暖心快遞包裹落葉刺繡 巴西百鳥寫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