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黃逸稜
馬太鞍溼地生態園區是一處風光明媚的沼澤溼地,位於花蓮縣光復鄉馬錫山的山腳下。這兒的居民用心的保護自然環境,營造出一片無開發的生態園區。
文與圖/黃逸稜
馬太鞍溼地生態園區是一處風光明媚的沼澤溼地,位於花蓮縣光復鄉馬錫山的山腳下。這兒的居民用心的保護自然環境,營造出一片無開發的生態園區。
大家一定對「馬太鞍」這個名字感到很好奇,如果從字面上猜測意思,難道跟馬有關嗎?答案揭曉,其實「馬太鞍」是阿美族語「樹豆」的意思。樹豆是長在樹上的豆子,一顆顆黑色的小豆藏在細長的豆莢中。千萬不要小看樹豆!因為樹豆耐乾旱,即使在貧瘠的土地上,也可以生長,而且豆子採收後,可以保存很久,是原住民最喜歡的食物之一,加上鹹豬肉煮湯,既營養又好吃。阿美族人也把樹豆當成吉祥物,常常攜帶在身邊,隨處播種,所以馬太鞍附近長滿了許多樹豆。
馬太鞍近年來變得有名的原因,是因為大家都想來了解阿美族人的「巴拉告」生態捕魚法。族人將中空的筆筒樹幹或竹筒,加上九芎樹的樹枝製造出有層次的物體,然後放進溼地池塘或溪流中一段時間,讓魚蝦在裡面棲息繁殖,過一段時間後,把九芎樹枝取出,抖出小蝦,而竹筒或筆筒樹幹裡則會有比較大的魚類,大家都覺得這種捕魚法完全利用大自然產物,也很安全,實在太聰明了!
在生態園區裡,除了可以看到「巴拉告」捕魚法的表演,還可馬上吃到以石頭燒熱的現煮魚料理喔!當然,附近的自然風光絕不能錯過,遊客可以用走的或騎自行車享受美景。園區裡豐富的鳥類、蛙類、昆蟲和水生植物都是這裡的主人,身為客人,我們可要好好的尊重這片土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