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拾即得】求取與割捨

文╱孫金靜 |2015.11.05
1248觀看次
字級

上網觀看好奇號太空船前往火星探測記錄片,只見如同巨塔般的火箭聳立在地面,隨後尾端噴出強烈炫麗的火焰,排雲曳氣,扶搖直上,沖上九霄雲外的太空。

火箭進入軌道後,尾端的發射器和兩側的機翼、機身逐步分解脫落;經過無數次的分解脫落,即將抵達火星時,整節火箭幾乎完全不見了,只剩下前端載有探測車的太空船艙。最後用安全氣囊包裹的探測車彈出降落火星,這時連太空船都不知所蹤。

科學家發明設計龐大複雜的火箭,其作用是在求取累積巨大的能量,推動太空船發射升起航行於太空,並將探測車送達目的地,進行探測工作。所以實際降落火星的,只是如同小貨車般大小,內部安裝有雷射光、鑽孔機、旋轉多眼照相機等精密儀器的探測車,用來分析火星岩漿與土壤,並將訊息傳回地球。

我們求學和做事不也是如此,開始時需要汲取不同知識,以及搜集各種資訊,作為向前邁進的工具和動能。等到進入另一個階段,我們就必須選擇捨棄不必要的工具與耗損的動能,以便減輕負荷,讓自己更快速精準的達到預定的目標。

古代哲學家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正是這個道理,將求取的學問和工具化為動力,在天地間來去自如,開拓新的視野與見聞,然後逐漸捨去多餘無用的東西,回到事物本身最終目的,傳達造福人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