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貧僧有話要說、台灣選舉系列評論及往事百語,可以看出星雲大師的心路歷程,吃苦、耐勞、堅強、奮鬥、負責、樂觀、無我、慈悲喜捨……。
大師處處為人著想,以獨到見解禪述佛法真理,以高超智慧善巧糾正媒體歪曲報導,及短視近利的政客,以尊重包容感化貪、瞋、痴愚的人,勸勤修戒定慧對治。
大師行事風格利他第一,經常檢查內心,例如在懺悔錄記載,對父親未克盡奉養、對母親孝養不足、對家師教導未給片紙隻字請安、對諸方大德未報答隆恩厚澤。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將心比心。
大師將佛教出世的高深哲理,化為淺顯易懂入世的人間佛教。以溫厚的口語,勉勵信眾秉持三好、四給、五和、六度,淨化心靈,建立正信正知,行佛所行。大師盡其一生興辦佛教事業,精進不懈,促使佛教大眾化、文藝化、制度化、通俗化、人間化,多年來廣發大願、廣結善緣、廣行慈悲、廣修福慧,從未怨天尤人,總是盼望未來比現在更美好。
大師甘於淡泊,以茶泡飯果腹充飢、席地而睡,隨遇而安、與人為善、滿人希望、感恩惜福、堅持理想、不畏難而苟安求全。
弘法隨著時代的腳步,讓信眾浸潤在受益無窮的佛教世界。大師說佛教最注重心地工夫,服務大眾、福國利民、五戒十善、結緣布施、慈悲喜捨愛護國家社會,並鼓勵主政者多表揚善舉﹐讓好人做出更多有益國家的言論與事業,相信未來國家和社會,會比現在更加富強安樂。
大師深怕國家沉淪,憂國憂民,抱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弘法利生,多年來推廣人間佛教,指導信眾通向人生圓滿幸福的捷徑。
大師的心願已達到「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大師卻說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是常住所有,功德是信徒所得,福慧功德不據為己有。如果有人問聖賢君子那裡找,星雲大師就是最值得大眾追隨的典範。
高興昌(台北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