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 免死金牌的故事

文/余遠炫 |2015.11.02
1964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免死金牌」是戲劇上常出現的保命護身符,但實際上「免死金牌」並不是純金打造的,它其實是一面鐵券,上面刻著鐵券擁有者的功勳事蹟,由於字是紅色丹砂填成的,所以稱為「丹書鐵券」。

漢高祖稱帝之後,賞賜給許多有大功的將領丹書券,作為信守承諾的憑證。丹書鐵券可以換得免死,但也有例外,犯謀反罪者不在赦免之列。所以有了免死金牌還會被判死刑,原因就是想要謀反。

能夠擁有「免死金牌」表示對國家做出重大貢獻,所以這塊鐵券,也因為國家重視,而有所變化。鑄在鐵券上的丹砂紅字,也有用銀字、金字取代,因此也稱「銀書鐵券」、「金書鐵券」。這塊筒瓦狀的鐵券記載著擁有者的重大貢獻,有時皇帝也會在鐵券上做出免死承諾,讓領到鐵券的人,不但感受到一分榮耀,還有一分保障。

晚唐時期,國家氣勢宛如夕陽西下的一抹微紅,即將進入暗夜之中。有個叫做錢鏐的人,卻對當時的皇帝唐昭宗忠心耿耿,他攻打作亂的黃巢,並討伐平定稱帝的董昌。唐昭宗名義上是皇帝,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掌握權力的能力,錢鏐效忠唐朝,他自然要攏絡這個忠心的臣子,除了命他擔任鎮海、鎮東節度使外,還頒給他書寫了三百三十三字的金書鐵券。

在這個金書鐵券文字上,唐昭宗給了他「免卿九死,子孫三死」的大利多條件,他本人不但可以免死九次,還可以嘉惠子孫免死三次。只可惜唐代走入歷史,但錢鏐卻被後梁封為吳越國國王,這塊免死金牌成為錢家的傳家寶。到了宋朝許多皇帝都曾參觀過這塊免死金牌,南宋高宗還曾命人將免死金牌送至京師把玩一番。元代時,金牌曾經遺落江中,所幸後來被人找到,也被錢家買回。

明太祖建國後也想製作免死金牌,於是就參考錢家的免死金牌,做出許多金書鐵券。直到現在,「免死金牌」不但是珍貴文物,見證著封建時期的歷史,也成了日常應用語句,賦予更多意義呢。

(相關內容在17:10警廣FM104.9頻道《天天樂陶陶》節目同步刊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