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青年》最近兩期專訪台北市長柯文哲等議題報導,校方要求先過目,社員堅拒審稿,決定獨立發行,不再以校長為發行人。
校方表示,因議題敏感,有民眾電話詢問,才會與學生溝通,並非限制言論自由。指導老師說,學校不再向學生收取刊物代辦費,改由網路販賣,並號召校友捐款及商家贊助,實質上已獨立發行。
網路資訊發達,言論自由民主,各種議題及論述,應有盡有,既然屬於學生專有刊物,不妨由學生自主決定議題及內容。如果報導偏頗或不當,自有學生或讀者群起「指教」,產生制衡力量,並做為改進參考,校方要求先看一下,反而讓學生感到不受尊重。
學生觀點與學校或老師的想法可能有所差異,新世代用語與傳統正規語詞也有不同,校方無端介入,多少會影響學生創作,和其他同儕溝通的平台。
建議學校可從旁協助,尤其經費來源,被動接受諮詢,關於刊物內容,就讓學生自由發揮吧!
紀大寶(台北市/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