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諾貝爾文學獎的啟示

文/王健壯(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2015.10.23
1398觀看次
字級

文/王健壯(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從一九○一年至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共有一一二人,其中多數都是小說家、詩人或劇作家,祇有兩位史學家,以及三位哲學家;今年得主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則是文學獎史上,以現役記者身分撰寫調查報導文類,而獲獎的第一人,空前,但不知是否絕後。

亞歷塞維奇大學唸的是新聞系,過去做的也是體制內媒體記者,這幾年則是以獨立記者身分,進行各種主題的調查採訪,當然是不折不扣的現役記者,不同於曾經做過記者但卻以小說得獎的海明威、史坦貝克與馬奎斯等人。

而且,她的作品在文類上都是典型的調查報導。《車諾比的悲鳴》調查採訪核災後的倖存者,《鋅皮娃娃兵》調查採訪參與阿富汗十年戰爭的軍人與家屬,《戰爭的面孔不是女性的》調查採訪參與過二戰的蘇聯女性軍人,《二手時代》調查採訪蘇聯解體後人民的生活鉅變。

另外,這些讓她獲獎的調查報導,每部作品採訪時間,短則三、四年,長則十一年;採訪人數少則四、五百人,多則近千人,花這麼長時間採訪這麼多人,這是古典定義的調查採訪範例。記者像礦工一樣,一鑿一斧經年累月敲出了憾動人心的作品。

調查報導一向是西方媒體的主流傳統。二十世紀初期,盛行美國的「揭發文學」浪潮,揭發了洛克斐勒家族壟斷石油業的黑幕,芝加哥屠宰業壓榨勞工,草菅人命的內幕,以及州與聯邦議會政商勾結的醜聞。

六十年代接棒崛起的是「新新聞學派」,代表性作品是卡波提(Truman Capote)花了六年調查採訪後所寫的《冷血》。七十年代調查報導的代表作,則是《華盛頓郵報》揭發的水門醜聞,以及赫許(Seymour Hersh)揭發的美萊村屠殺事件。八十年代延續至今的「新新新聞學派」,更以化身方式調查採訪各類底層的、弱勢的、邊緣的民眾生活。

這幾年歐洲媒體也與美國同步同調,他們與「維基解密」合作揭發外交秘聞,英國《衛報》揭發梅鐸報系的竊聽醜聞,《衛報》與《紐約時報》等媒體也與史諾登(Edward Snowden)聯手,讓美國國安局濫權監聽全球的內幕曝光於世。

台灣媒體的調查報導,雖非主流傳統,但七十年代《中國時報》副刊帶動的報導文學浪潮,八十年代《人間》雜誌的出現,都曾短暫地讓台灣媒體出現過類似西方那種非虛構文類的火苗,但這股微弱的火苗,這幾年在「蘋果化新聞」與「即時新聞」的雙重摧襲下,早已火滅熱散,讓台灣變成了全球罕見的調查報導荒原。

亞歷塞維奇獲得文學獎,對台灣媒體與記者的啟示,不但是有為者亦若是,更證明了調查報導才是媒體的脊椎,沒有脊椎,媒體怎能成其為媒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