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嘉敏
麻,是一種纖維類的植物,可用來製布或製繩等其他用途。在篆文,麻字中雙木是剝取麻皮的意思。而「广」是指人在屋中處理麻類的東西。麻的莖部韌皮纖維長且堅韌,因此可供紡織使用;果實則可為飼料或榨油使用,種類很多,有大麻、黃麻、苧麻等。文獻上所稱的「麻」,多指大麻,用麻來製作喪服稱為「緦麻」(用細麻布製成的喪服)。另外用麻加工製成的鞋子則為「麻鞋」(麻製的鞋)。
用麻所製成的衣服,表面上都會有瘢痕(疤痕),且摸起來粗糙,所以長麻子的人臉稱為「麻臉」。知覺發麻則稱之為「痠麻」(痠痛且發麻);失去知覺或變得遲鈍的,則稱之為「麻醉」(醫學上使局部或全身性喪失感覺的方法)、「麻木」(感覺頑鈍,不能振作);聽到、看到或想到某事時,所引發的不舒服,則稱之為「肉麻」(因不莊重或虛偽的言行所引起的不舒服感受)。
麻的結構錯綜複雜,繁多而瑣碎,所以形容情況複雜的事物,可用「密密麻麻」(又多又密的樣子)、「麻煩」(瑣碎費事)。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麻,雖然不是高級的質料,且多具負面的意涵,但卻能從表面及內在特質,延伸至人類的生活文化中,使我們深刻的體悟到,文字的力量無遠弗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