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凱平(安睿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基於愛護晚輩的心理,長輩想將他們辛苦工作得來的財富,餽贈給下一代或給予經濟上的支援,是人之常情。這樣的情形,在華人的社會之中,更顯得普遍。
在實際執行上,資產的傳承或贈與,有些必須留意的地方。身前的給予是贈與,身後的給予是遺產,贈與和遺產各有贈與和遺產稅。除了稅務問題,有時資產移轉給下一代之後,因下一代的行為失當而感到後悔,或因揮霍無度或少不更事而導致資產過早消耗殆盡,都是時有所聞的案例。
在稅務上,雖說近年遺產贈與稅的稅率已降低為百分之十的單一稅率,但很多朋友還是希望能避免這項支出。想達到合法節稅最好的做法,就是善用每年贈與的免稅額。
依現行法令的規範,每人每年享有二百二十萬的贈與免稅額度,若父母雙方都贈與的話,等於每年有四百四十萬的額度。提早規畫,逐年執行,以時間換取空間,其效果相當可觀,也較不會發生將大量資產移轉出去而失去控制權的風險。
另外,過去許多人習慣運用的節稅工具是壽險,因為身故保險金不必計入遺產計算。不過,在最低稅負制實行之後,單一年度受領的保險金若超過三千萬以上的部分,還是要納入受益人的所得計算內。所以,若要運用壽險作為節稅工具,就必須特別留意相關保額的規畫及計算。
在避免資產全數移轉而失去控制權這點上面,除了前述的漸進式分批贈與之外,另一個可以運用的工具是信託。信託的架構,是資產的擁有人將資產託付給第三方的專業機構代為管理,經過妥善的設計,可以按照適當的條件、適當的時間,將資產交付給指定的受益對象,在那之前,原擁有人依然保有該資產的控制權。
妥善運用信託工具,既可達成傳承資產的目的,又可避免過早失去所有權的風險。不過,信託較特別的地方是,在成立時必須先行課稅,如何設計內容才能合法節稅,最好與理財顧問或信託專業人士先行討論。
總的來說,將資產傳承給後代,是許多人非常重視的理財項目。不過,在這麼做之前,自身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水平要得以維持,是更重要的事。我們確實碰過好些案例,因過度在意將財富傳給下一代,而犧牲自己想要完成的理財目標或生活品質,這樣的做法是否妥當,實在值得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