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裡的閩南語】 以手「拭」面

陳俊明 |2015.10.16
1312觀看次
字級

文/陳俊明

「拭」字不僅在中國古文用得極廣,連在佛經裡都用得很頻繁,也算是出現較早的口語文字。十三經裡的《儀禮.聘禮》︰「賈人北面坐,拭圭,遂執展之,上介北面視之。」這是周朝貴族施聘禮之片段︰官府採購官面向北坐,將璞玉擦拭乾淨,再站起拿著展示,君長的首席祕書則自北面觀玉。直接表示「拭圭」就是將玉圭擦拭乾淨。

南朝梁蕭統〈擬古〉詩:「窺紅對鏡斂雙眉,含愁拭淚坐相思。」寫女子為苦於相思哭泣而擦眼淚。

二文的「拭」,皆作「擦拭」義。

而佛經裡使用到「拭」字也相當早。

東漢安世高譯《大比丘三千威儀》:「……四者不得大拂拭床席使有聲;五者洗足未燥當拭之。」揭示比丘上床前不得大動作擦拭床席而致出聲;洗腳未乾,則應將腳擦拭乾淨。

接著三國吳支謙譯《佛說須摩提長者經》:「爾時如來受阿難請,即往其家。是時彼諸人等遙見世尊,各各以手拭面前來迎佛,既至佛所頭面禮足。」此即阿難家人各各整肅儀容,要來迎接佛陀,就先以手擦拭顏面。

來到東晉竺曇無蘭譯《玉耶經》:「為婦當晚臥早起,櫛梳髮綵,整頓衣服,洗拭面目勿有垢穢。」是說婦女應晚睡早起,梳理髮式,莊嚴衣飾,洗臉並擦拭乾淨。

此後「拭」字單音詞作擦拭義,一脈相承,直到近代的文學作品中。

至於「擦」字則為後起字,明朝末年張自烈撰《正字通.手部》︰「擦,摩之急也。」釋其本義為「摩擦」,《康熙字典》也維持其注解。大約至唐朝韋應物〈經曠禪師院〉詩︰「庭松無韻冷撼骨,搔窗擦簷數枝雪。」所使用之單音詞「擦」字,才引申為「擦拭」義。

而複音詞「擦拭」於現今無論語言、文字俱已取代原本單音詞的「拭」字了。唯閩南語與客家話則仍保留「拭」字,並沒有雙音詞口語。所以閩南語沒有擦玻璃,卻說「拭玻璃」,其國際音標為(tshit po lê);擦桌子要講「拭桌子」(tshit toh á);擦手就要說「拭手」(tshit tshiú);擦嘴便得講「拭嘴」(tshit tshuì.);連橡皮擦都稱「拭仔」(tshit 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