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城市魅力

文/唐雅陵、林行健、徐梅玉 |2015.10.11
1483觀看次
字級
1901年啟用、呈現維多利亞風格建築的聖保羅路茲(Luz)火車站。圖/唐雅陵、林行健、徐梅玉
外觀仿紐約帝國大廈的「州銀大廈」(Banespão),是有意認識聖保羅市中心歷史文化與建築的最佳起點。圖/唐雅陵、林行健、徐梅玉
約堡對各種宗教兼容並蓄,教堂與清真寺可以在同個社區,相互尊重相安無事。圖/唐雅陵、林行健、徐梅玉
約堡快速發展,呈現現代與落後、貧富懸殊的兩種樣貌。走進約堡外圍地區,依然有著鐵皮屋區。圖/唐雅陵、林行健、徐梅玉
菲律賓聖地牙哥堡這面城牆,最古老的石塊已有400多歲。圖/唐雅陵、林行健、徐梅玉
菲律賓天主教總部馬尼拉大教堂。圖/唐雅陵、林行健、徐梅玉

文與圖/唐雅陵、林行健、徐梅玉

巴西

族群融合

聖保羅成尋夢園

在巴西五千多座城市中,聖保羅可說是最能展現這個南美洲第一大國歷史進程的城市,從四百六十一年前葡萄牙耶穌會傳教士為教化當地原住民而建立的山城,發展到現在近一千二百萬人的大都會,聖保羅是許多人求變化與創新的尋夢園。

聖保羅精神 古典Vs.現代

一九三○年代起,聖保羅都市建設歷經多番改革,國內各地民眾加速遷往聖保羅,城市一片欣欣向榮。過去咖啡大王聚居的包利斯塔大道兩旁的豪宅,逐漸被高樓取代;一九五四年,由已故巴西建築大師涅麥爾一手設計,集藝術、文化、娛樂於一處,拉丁美洲最大市區公園伊比拉布埃拉(Ibirapuera)啟用,則為聖保羅建四百年紀念做出最佳貢獻。

還有建築引人注目的聖保羅美術館、前身為舊工廠的龐貝亞文化創意園區、巴西雕塑博物館等,也都在鋼筋水泥與窗格遊戲交錯中,展現出特有的「聖保羅精神」──古典與現代的交會。

多元社會 族群融合

欲認識聖保羅,當然不能僅透過著名地標;在許多傳統社區的街角巷弄間穿梭,更能體會出巴西是由不同人種、族裔慢慢形成的多元社會。如二十世紀初猶太人聚居、如今成為韓國移民天下的朋瑞提洛區;以義大利移民後裔為主的摩卡區;還有日本人、華人居多的自由區(又名「東方區」)等,都是值得步行認識的傳統特色社區。

毫無疑問,二十一世紀的聖保羅已成為全球化的大都會,但同時也造就出貧富差距日益懸殊的情況,失業率攀升,街頭遊民增加,社會暴力與生活的不安感提高。雖然政府、社區團體與民眾都已正視到問題的嚴重性,卻需要更實際與有效率的行動來改善;否則,再有魅力的城市,也會喪失其吸引力。

南非

約堡瑕不掩瑜 兼容並蓄很陽光

非洲第一大城約翰尼斯堡(簡稱約堡)是經濟重鎮,也是人文薈萃所在。經過歐洲國家殖民統治數百年後,約堡處處可見當年宗主國遺跡,包括基礎建設、建築風格、宗教信仰、生活習慣與文化藝術等。

約堡地處內陸,是全球少數不是座落在河邊、湖邊或海岸線的大城市。氣候乾燥但卻是全球綠化最成功的城市之一。市內共有六百萬株樹木、九座一百公頃以上的公園,全部歸由市政府公園管理處管理。

約堡一千六百四十五平方公里的面積上,住著四百五十萬人,相對空間寬廣。四季分明的宜人氣候,使得一般住家不需要冷暖氣。由於日夜溫差大,即使夏天,仍需蓋著薄被入睡。

每月平均可享受二百六十小時陽光普照的日子,不但細菌不易孳生,也成為衣服與棉被最佳天然殺菌工具。室內不需除濕機,不必擔心衣物發霉。由於冬季幾乎不下雨,成為大興土木與整修屋子最佳季節。

交通守法便捷

愛心及於寵物

約堡對各種宗教兼容並蓄,教堂與清真寺可以在同個社區,相互尊重相安無事。走進大型購物中心,隨處可見蒙著面紗的穆斯林婦女,在專門為穆斯林準備的貨架上選購食品。

一九九四年種族隔離政策取消後,整座城市蓬勃發展,外資如雨後春筍般進駐,高樓大廈平地拔起,建商每月都有大型住宅開發案推出,吸引極多外來人口前仆後繼掏金。快速發展的大城市,不可免俗地呈現出現代與落後、貧富懸殊的兩種樣貌。

走進外圍地區,依然有著鐵皮屋區。不過,原本的泥土路漸漸翻修成柏油路面;原本雜亂的十字路口,安裝了紅綠燈;原本只能靠兩隻腳到處奔波的情況,也因為轎車與迷你巴士漸漸增加而改善。

經過多年發展,約堡交通四通八達,共有八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國。平坦的高速公路N1向西南可直達約一千三百公里遠的開普敦,向東北可直達約一千二百公里遠的辛巴威邊境。

駕駛在一般道路遇到紅綠燈壞了,或是沒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時,絕對依序前進,保持路口淨空不打結。

豪登高速鐵路自二○一○年啟用後,交通便捷快速安全,吸引很多上班族青睞。政府正計畫興建自約堡直達西南方開普敦與直達東南方德班的兩條高鐵。

在商業氣息方面,約堡像紐約;在娛樂方面,卻類似拉斯維加斯,有著數座頗具規模的娛樂中心(賭場)。

除各種賭具與賭桌外,中心提供多元化娛樂活動,老少咸宜。整個場地猶如不夜城──永遠的星空、歐式道路、街頭藝人燈下即興表演、人們有說有笑地閒逛著、吃著、喝著,全然放鬆,在這兒,彷彿時間靜止下來。

約堡是狗的天堂。人們對狗除了愛心,更多了一分的用心,舉凡吃的用的乃至應有的醫療或訓練,絕不小氣。黃昏,狗兒出來散步,或是假日到公園奔跑,主人一定隨身攜帶塑膠袋清理排泄物,很有公德心。

彩虹國度縮影

充滿希望機會

有位美籍遊客曾感慨地說:「約堡十字路口的小販,甚麼都賣。」確實如此,舉凡想得到的生活小物件都可以買得到。最誇張的是左手拿著裝好清潔液寶特瓶的年輕人,不由分說,噴在等紅綠燈車主的擋風玻璃上,右手拿著刷子迅速擦洗,然後伸手討小錢。整個動作不超過二十秒,惹來許多車主怨言。經過警方大力取締,已經減少。

此外,以各種樣貌出現的乞丐很多──懷抱嬰兒的婦女;明眼人牽著盲胞;穿著破爛不堪、披著毛毯跪在地上的年輕人;失業的新貧白人……後經媒體披露行乞嬰兒多半是幕後集團租來或借來博取同情心的,引起人權團體嘩然,警方大力掃蕩後情況好轉。

約堡是南非彩虹國度的縮影,各式各樣人種一起生活與工作,雖然遭遇治安問題,但依然欣欣向榮,原因是這是個充滿希望與機會的城市。立足約堡,放眼南非,進軍南部非洲。

菲律賓

馬尼拉牆中之城 走踏四百年歷史

從呂宋島內陸悠悠流進馬尼拉灣的巴石河,雨後河面總是浮滿了當地人稱為「尼拉」(Nilad)的水上植物,早期的原住民見到,忍不住驚嘆「May Nilad」(發音近似「麥尼拉」,意為有尼拉啊!)。隨著時間的推移,讓殖民者口中的「麥尼拉」逐漸演變成「馬尼拉」(Manila),於是成為這個城市的名稱。

王城內古蹟 如置身歐洲

巴石河南岸,靠近馬尼拉灣口的地方,抬眼望去可見一堵綿延約三英里的斑駁石牆,圍起面積約六十四公頃的區域,西班牙語稱為Intramuros,也就是「牆中之城」的意思,華人稱為「王城內」。

從主城門進入,傳統西班牙式建築一棟接一棟地映入眼簾,裝扮成古衛兵的保全人員、復古式馬車,搭配著馬蹄敲在石子路上的「達達」聲,一時令人忘記自己所在,恍如置身歐洲,墜入時光隧道。

今日的馬尼拉幅員約二千五百公頃,但歷史文獻指出,「王城內」才是西班牙統治菲律賓時期的馬尼拉,城外已屬化外之地。

西班牙遺產 天主教信仰

在異域氛圍之下,這裡成為外國遊客到馬尼拉的必訪之地,內有西班牙總督府、菲律賓天主教總部馬尼拉大教堂、阿谷思定教堂,記錄著華人菲國血淚史的華裔傳統文化中心、聖地牙哥堡、多間博物館,以及數座從古厝改裝而成的餐廳和旅館。

西班牙人留給菲律賓的最大遺產就是天主教,也因此,「王城內」有一家很特別的餐廳,裏面布置著多位紅衣主教的文物,就連菜單也全都是菲國歷年高層神職人員的私房菜,值得一試。

一九四五年,美菲聯軍與日軍的馬尼拉戰役,幾乎摧毀了「王城內」,戰後新建築如雨後春筍般林立,一九七九年,菲律賓政府意識到古蹟的重要性,成立了管理中心,著手維護及重建工作。

來到現代化的馬尼拉,不妨抽空參觀這座歷史古城,當一回時空旅人。

本版專題節錄自《全球中央》雜誌

二○一五年九月號,

http://www.cna.com.tw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