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新聞一周回顧 整理/鄭逸文 |2015.10.09 語音朗讀 142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陳偉殷季後將成為自由球員,能確定的是,他優質的表現為自己贏得了千萬年薪的身價。圖/美聯社 屠呦呦對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有重要貢獻,也是首位獲諾貝爾獎華人得主。圖/美聯社 麥唐納在加拿大的研究團隊,展示微中子從太陽抵達地球時,沒有直接消失。圖/美聯社 獲獎三人提供了基礎活體細胞功能知識,對於癌症新治療方法有相當大助益。圖/法新社 獲獎三人提供了基礎活體細胞功能知識,對於癌症新治療方法有相當大助益。圖/法新社 獲獎三人提供了基礎活體細胞功能知識,對於癌症新治療方法有相當大助益。圖/法新社 德國總理梅克爾(右)和德國總統高克(左)在法蘭克福出席兩德統一屆滿二十五周年活動。圖/法新社 俄羅斯軍首次對敘利亞境內反政府目標發動空襲,此舉導致敘利亞局勢更複雜。圖/美聯社 整理/鄭逸文 10/5 美國 陳偉殷本季11勝 告別金鶯 台灣左投陳偉殷在MLB美國職棒本季最後一場先發,於巴爾的摩主場面對紐約洋基,投六局被擊出四支安打、失兩分;金鶯以九比二獲勝,陳偉殷拿下第十一勝,也是破個人紀錄的第二十場優質先發;這是陳偉殷為金鶯效力的最後一戰,他用勝利向巴爾的摩告別。 陳偉殷將在季後成為自由球員。他效力金鶯四季,繳出四十六勝三十二敗、防禦率三點七二的好表現;除了因傷攪局的二○一三年,有三年完成十勝球季。 陳偉殷的下一站會駛向哪支球隊?他暫時還沒有想法,確定的是,在目的地等待著他的是一份至少年薪千萬起跳的合約。 10/6 瑞典 諾貝爾醫學獎 屠呦呦首位華人得主 二○一五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揭曉,大陸科學家屠呦呦、愛爾蘭裔美籍坎貝爾、日本大村智因發現寄生蟲病療法共同獲獎,屠呦呦更是史上首位榮獲這項殊榮的華人。 屠呦呦生於一九三○年,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及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對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有重要貢獻,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傳統醫學給人類的禮物,她呼籲開展全球合作,使中醫藥和其他傳統醫藥更能造福人類健康。 坎貝爾和大村智以「發現對蟠尾絲蟲所致感染的最新療法」,同獲一半獎項殊榮。 10/7 瑞典 諾貝爾物理獎 微中子的發現 諾貝爾物理獎揭曉,得獎的是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的梶田隆章與加拿大皇后大學的麥唐納,得獎理由是他們在大氣層中發現微中子振盪,顯示微中子有質量,並測定其質量共同獲獎。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微中子具有質量的發現意義重大,改變人類對於物質最內部運作方式的認知。 根據NHK報導,梶田隆章一九九八年首次觀測證明微中子具有質量,此發現顛覆以往認為微中子沒有質量的定論。 而麥唐納在加拿大的研究團隊,展示微中子從太陽抵達地球時,沒有直接消失,反而在到達薩德伯里微中子天文台時,被科學家發現到微中子的另一種性質。 10/8 瑞典 諾貝爾化學獎 英美3傑共享 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為瑞典出生英國籍的林達爾、美國的莫德瑞奇和土耳其裔美國籍的桑賈爾,得獎理由是「對於去氧核糖核酸(DNA)修復機制的研究」。 林達爾、莫德瑞奇與桑賈爾從分子層面描繪細胞如何修復受損的DNA,維護其中的遺傳訊息。三位學者的研究工作對於活體細胞如何運作提供了基礎的知識,可用於癌症藥物研發等領域。 委員會指出,獲獎三人提供了基礎活體細胞功能知識,對於癌症新治療方法有相當大助益。他們的研究發現,DNA無時無刻都受到損害,而人體基因物質卻未崩解亂成一片,是因為分子系統不斷監視並修復DNA所致。 10/6 美國 歷經5年談判 TPP終於達陣 十二國在美國亞特蘭大談判「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終於達成協議,關鍵在藥品的專利權年限,美國讓步,同意從十二年減至八年。 TPP未來將降低關稅,並為美、日領銜的十二個經濟體訂定共同標準。歷時五年,在第三輪談判後達成共識,藥品專利方面保護年限五年,但有審查等關卡要花三年,實質專利保護時間是八年。 汽車關稅「原產地規定」,美國、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同意在同一國零件組裝達百分之五十五。著作權保護年限統一為原作者死後七十年;對日本延長二十年。 10/4 德國 兩德統一25年 法蘭克福萬人同慶 德國統一屆滿二十五周年,法蘭克福舉行了場持續三日、一年一度的大型慶典。慶典以「克服邊界」為題,共舉行逾三百場的慶祝活動,計有來自全德國共一百五十萬人出席。 美聯社報導指出,一九九○年兩德統一時,德國政府挹注一點五兆至兩兆歐元(約台幣七十四兆元)幫助較落後的東德建設,讓移入西德的人口漸漸減少,直至二○一三年東德人口才開始呈現正成長。 然而有民調顯示,雖然有百分之六十六的德國人認為統一屬正確決定,但有百分之七十一西德人及百分之八十三東德人,均認為國家東西部仍存重大分歧。 10/2 敘利亞 俄空襲敘反抗軍 美英法關切 俄羅斯突然空襲敘利亞境內目標,為前蘇聯一九七九年占領阿富汗以來,俄國戰機首度在境外作戰;但美國表示,俄羅斯在敘利亞的空襲目標,並非伊斯蘭國(IS)武裝分子,而是敘利亞反對派戰士;此舉導致敘利亞局勢更複雜。 俄國防部長發言人則表示,俄國對IS的軍事設施、通訊中心、運輸車輛、彈藥庫、油庫進行精準攻擊,摧毀八個據點,但未說明相關據點位置。 俄方空襲後,美國國務卿柯瑞立即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紐約會談,兩人會後表示雙方將舉行緊急軍事會議,討論如何避免擦槍走火,在敘利亞發生衝突。 10/4 阿富汗 美軍誤炸 無國界醫生組織22死 駐阿富汗美軍對東北部城市昆都士(Kunduz)進行轟炸,企圖打擊當地的塔利班勢力,不料卻誤炸一座無國界醫生組織(MSF)所開設的醫療創傷中心,並持續數次擊中,導致造成該組織十二名人員和十名患者喪生,三十七人重傷。 國際紅十字會發表聲明說,對MSF在昆都士的診所遭空襲感到震驚,並對這種涉及病人、醫護員工和診所的暴力行為予以強烈譴責。 美軍聲明,有關空襲「可能對附近一個醫療設施造成了附帶破壞」,美軍將對此展開調查。美軍與聯合部隊表示,美軍當時,能因此造成創傷中心損毀。 前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下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閃文集】印刷的奇蹟2025.07.1503大馬關丹站VEGRUN 跑出綠色行動力2025.07.1504中職明星賽 挑戰8萬觀眾紀錄2025.07.1805人間社新聞研習營 傳遞真善美2025.07.1606環保音樂劇在河邊 光明大學攜手社區演出2025.07.1607南非德本協會捐輪椅 點亮受贈者人生2025.07.1508【人間行腳】馬蹄踏過2025.07.1609【臆想截圖】夏天的氣味是白色的2025.07.1510萬年寺播撒善根 祝福佛光寶寶2025.07.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作者其他文章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