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清泉部落 丁松青40年無悔

羅佑純 |2015.10.08
2908觀看次
字級
新竹五峰鄉清泉部落天主教聖十字架堂日前舉行五十九周年慶,目前派駐的丁松青神父已守護近四十年,他曾跟耕莘山地服務隊到清泉部落短暫服務,沒想到最後只有他留下來,他常笑說:「他們忘了帶我走,所以我就只好留下來服務了。」圖/記者羅佑純
丁神父首幅佛陀畫〈慈悲為愛〉,他以陰影、色塊來描繪出佛陀的臉部輪廓。圖/丁松青神父提供
作品〈博愛〉是畫創立印度加爾各答垂死之家的德蕾莎修女。 圖/丁松青神父提供

【記者羅佑純新竹報導】新竹五峰鄉清泉部落天主教聖十字架堂日前舉行五十九周年慶,目前派駐的丁松青神父已守護近四十年,他曾跟耕莘山地服務隊到清泉部落短暫服務,沒想到最後只有他留下來,他常笑說:「他們忘了帶我走,所以我就只好留下來服務了。」

丁松青在美國聖地牙哥出生,他的哥哥是現任光啟社副社長的丁松筠神父。他們不約而同的進入耶穌會當神父,並於二十四歲時被分派到台灣來,熟識的人會稱他們為大丁、小丁神父,不過不認識他們的人,常因他們的長相神似而錯認。

關心部落 村人都是家人

四十多年前,丁松青以修士身分被派來台灣,他到台灣沒多久,便跟著耕莘山地服務隊到清泉,六年後晉鐸為神父,就被直接派駐到清泉。

他剛到清泉時,每個人看到他都會說:「前一個神父會說我們的話,也叫得出我們每一個人的名字。」四十年後,部落裡的每個人都知道這位阿兜仔神父,他也叫得出每個人的名字,每當他帶著狗狗去散步,他會熱情的與大家話家常;當他得知有人生病時,不論對方是不是信徒,總會親切的祝福對方,並為他禱告。

在部落裡,丁神父不只是神父,更像是一位Father,代替天父來照顧村民,當初圍在他身邊的小蘿蔔頭,如今已結婚、生子,還住在部落裡的人,也都是教會的義工,為了慶祝堂慶,教會裡的青年全體總動員。看著他們忙進忙出,丁神父心裡滿是感動,「如果沒有他們一起幫忙,我也沒辦法成就這麼多事情。」

丁神父很愛清泉,他將這裡的點點滴滴寫成《清泉故事》,已故作家三毛為了翻譯這本書,還搬到清泉住,她居住的房子成了清泉的景點之一—三毛夢屋。

大丁神父常笑說:「我弟弟很愛藝術,小時候他上教堂不是去聽神父講道,而是去看教堂的彩繪玻璃。」丁神父到清泉後,也發揮他的藝術天分,他在籃球場旁邊創作五幅大型馬賽克畫作,有四幅是聖經故事,另一幅則是泰雅族人射日的傳說故事。

熱愛藝術 把教堂當畫布

丁神父還把教堂的透明玻璃換成彩繪玻璃,並添加許多原住民壁畫與圖騰,使傳統的教堂充滿「原味」。

為創作彩繪玻璃,丁神父與在蘭嶼認識的達悟族施英輝、泰雅族陳文成、卑南族江田合陞一起合作,神父會先把圖案畫在玻璃上並上色,有時陳文成與江田合陞也會協助,再交由施英輝送進烤箱烤,等確定成功後,施英輝還會在作品四周加上玻璃、鐵框,一幅作品才算完成,「彩繪玻璃的失敗率很高,有時候要跟它『賭』一下。」

對丁神父來說,每幅作品都像小孩,很捨不得賣掉,但他已將清泉當成家鄉,他知道捨棄小愛能成就更廣大的愛,就如同他選擇當神父的初衷,「如果我當時選擇結婚,可能現在會有一個美滿的家,但是我希望能為人多做點事,所以決定當神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