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振衰起敝 堅拒歷史重演

楊志良(台中市/亞洲大學教授) |2015.10.07
1355觀看次
字級

一六八三年七月,明朝水師叛將施琅攻占澎湖,九月鄭克塽納降,結束鄭氏王朝,施琅也報了遭鄭成功誅殺全家之仇。

鄭克塽投降後,沒能當「台灣特首」,被移置北京為海澄公,三十七歲卒。

就如同滅明者,並非李自成叛亂或滿人闖關,而是崇禎皇帝的昏聵;明鄭之亡,也是亡於自身之亂。

鄭成功據台後,台灣已是不折不扣的獨立國家,當時西方國家,如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與鄭氏簽約,均稱鄭經為「King」(君王),各方來使均稱鄭氏為「Majesty」(陛下)。

然而鄭成功之後,不論鄭經或鄭克塽的接續,都經過一番腥風血雨、慘烈鬥爭、嚴重內耗。

當時在台的民眾以漢人及原住民為主,當然不願淪為滿清子民,但就如割讓台灣給日本時,台灣人民又如何願意被日本人殖民?但形勢比人強,夫復何言。

對照歷史殷鑑,反觀台灣現況,相似性之高令人心驚。

台灣近二十年來,不論政治、經濟及社會,每況愈下,落入惡性循環,而海峽對岸不但沒如前總統李登輝所預言,走上分崩離析之途,反更為強大。

台灣曾經輝煌過,六十年代起,經濟、社會、文化(僅只流行音樂及校園歌曲就橫掃全球華人世界)、嚴酷的政治也不斷解凍,台灣社會蒸蒸日上,相對文革敗破的中國大陸,台灣顯得更壯大。

不就是十幾年前嗎?台灣人面對中國人、香港人、南韓人,甚至新加坡人,即使沒有高人一等的優越感,至少平起平坐。今天呢?這些國家地區早已超越台灣。

不少台灣人不喜歡大陸人,認為大陸人沒品、粗魯、缺教養,但不論台灣南北,不都在接待大陸客?嫌人家黑心食品多,人家有地溝油,我們的餿水油、飼料油、銅葉綠素油、沒有花生的花生油……,何遑多讓?

他們有橡皮圖章的人大、政協,我們的立法院被國際評比為全球最爛的國會之一,有比較高明嗎?

我們以民主票選出來的李登輝、陳水扁及馬英九總統,有比大陸的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表現更優嗎?國際上看法恐是正好相反。

總而言之,對方愈來愈強大,我方愈來愈不堪。

美國為自己利益背叛盟友,史跡斑斑,國民黨在大陸及台美斷交就有兩次被拋棄的經驗。若未來因某種情勢,美國有求於中共,而公開宣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中國大陸派兵進駐台灣,台灣將如何自處?大家拿起M16步槍奮勇殺敵嗎?

現今兩黨政治人物及財團,親往北京,絡繹於途;就是不宜前往,也派代表「溝通」,甚至長駐北京。

雖然絕大部分台灣居民,不願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子民,但屆時形勢比人強,爭相爭取特首及籌安會委員大位,也不令人意外。

台灣藍綠惡鬥,立委濫權、立院空轉、媒體八卦、官不聊生、施政無方、官商勾結、廠商黑心、民粹買票、國庫空虛、貧富加大、階級對立,民眾不婚、不育、不養、不活,教改失敗、青年人沒有前景,大家隨人顧性命,目光如豆,只管今朝,何論明晚。

退休軍公教,月領五至八萬元,還要求年終慰問金,無視於三十歲以下就業人口,百分之六十月入少於三萬元,政府每年舉債發放軍公教退休金,勞保潛在債務更是天文數字。

口袋夠深者,買二分農地蓋豪華農舍,就可加入農保,健保二九九吃到飽,六十五歲還可享老農津貼,每月七千元。

大家都在吃未來,也在吃下一代,反正政府慷納稅人之慨。

況且財團掌握立委及媒體,誰想改革、想加稅,誰就下台。每個人都想從台灣這個母親多吸一口乳,但沒人願餵母親一口飯。發動改革易失掉政權,不改革國家不斷沉淪。

再說一段歷史。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人民激憤,仕紳丘逢甲、陳季同與當時台灣巡撫唐景崧,籌畫「台灣民主國」對抗日軍,於一八九五年五月二十三日發表獨立宣言,五月二十五日唐景崧就任總統。

但就職十天後,唐景崧就以視察前線的名義,從淡水搭乘德國商輪逃到廈門,被戲稱是「十日總統」。

唐景崧潛逃後,民主國的大將軍、中法戰爭中的名將劉永福力抗日軍,但十月十九日劉永福因兵敗逃離台灣,「台灣民主國」正式滅亡。

「台灣民主國」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但自宣布建國到亡國,前後只有一百五十天。這說明只有自主意識,但沒有自主力量,當形勢比人強時,仍只有受人宰割的份。

換句話說,「有願望但沒實力」,一點用都沒有。中國從古以來就是非常強大的國家,一直到清朝乾隆時期,中國都是全世界最富強的國家,其國內生產毛額總值曾經占全球的一半。

而中國自古以來也一直有「一統天下」的中國夢,只要有機會,永遠不會放棄「大國崛起」的夢想。

這是歷來中國領導人及知識分子根深柢固的迷思觀念,自古所以以前皇帝們不斷攻打、收服邊疆民族,現在中國大陸對新疆、西藏、台灣及釣魚台等,都是一副「這是我家的」的態度。

尤其中國在清朝時由極盛到極衰,歷經一段備受他國欺壓的屈辱過往,導致對岸現在對重振大中國聲勢,更是執著非常。

在這樣的態勢下,如果我們沒有把對岸的心態納入考量,自己關起門來說台灣要長久保有自主性,不只不切實際,挑戰也艱鉅。尤其當形勢比人強時,有願望沒實力,如何堅持願望、實現願望?

所以,台灣除了本身政治經濟社會一團亂的「內憂」,還要面對對岸這個「外患」,更必須自立自強、振衰起敝,以堅拒歷史重演。

楊志良(台中市/亞洲大學教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