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網酷朋 為何終止台灣營運?

李碧華 |2015.10.03
2930觀看次
字級

文/記者李碧華

團購網在輝煌時期多達五十多家,現在僅剩十餘家,來台經營不到五年的Groupon雖竄升到台灣第一名,卻已於上周全面退出台灣市場。如此大動作,團購還有前景可言嗎?

外電報導指出,酷朋逾百分之三十五的營收來自北美以外地區,美元升值使該公司拓展全球版圖的努力受挫。酷朋試圖整頓全球營運,已退出一些國際市場,裁員是接下來的動作。

業界表示,團購網的商業模式早已存在弊端,Groupon也不例外,為了爭取折扣犧牲利潤,和實體店家談合作,在一層又一層的抽佣下,雖然取得價格便宜的優惠券,但團購業者實際獲得的利潤卻寥寥無幾;對店家而言,如果長期釋放折扣但卻沒賺錢,久而久之無法負荷成本,容易降低合作意願。不過,酷朋退出台灣市場,是其全球策略考量,不代表台灣團購市場沒有前景,像是夠麻吉(GOMAJI)、愛合購等業者,就從高CP值、行動支付及社區合購等方式,因應低成長的現況,團購依舊玩得下去。

酷朋合作廠商華國飯店表示,原本還和酷朋談下一檔合作案,完全看不出酷朋有退出本島跡象,聽到傳聞想求證,業務窗口卻再也無法聯絡,目前還有五萬多元帳款未結清,不斷嘗試聯絡之外,已購電子餐券的消費者依舊可到飯店用餐消費,不受影響。

愛合購總經理劉謦豪則表示,網路團購市場漸趨飽和,成長力道確實不如從前,但不可否認多數消費者已習慣這樣的交易模式,只要持續創新、轉型,依舊有機會;像愛合購就主打有社群精神的「社區合購」概念,由所謂的「主購」來揪團並選擇實體地點面交,客層以上班族女性及家庭主婦為主。劉謦豪說,這種團購模式不完全在虛擬世界中完成,人情味的元素積累不少忠實客戶。

當營運方針不對,因亂殺而大賠,漸漸無法負擔人事成本,禁不起市場的考驗。有人認為Groupon是荷包賺滿退出台灣市場,但其實並非如此。

深入調查

團購類型網站的高峰

根據創市際ARO/MMX觀察, 「Groupon臺灣─酷朋」、「17P好康」及「GOMAJI夠麻吉」每天、每小時的造訪人口發現,周休兩天的平均每日造訪人口明顯少於周間五天,以週三的造訪人數稍多,週五的人數較少。

以每個小時為單位來觀察,可以發現網友造訪團購類型網站的第一波高峰從上午九時起,十三時午休後人數略少,並且在下班時間的十八時起,每小時平均造訪人數跌破兩千人。全日最高峰則是出現在夜間,尤以二十二時為最高,並且續到隔日零時,「科技」、「遊戲」、「零售:食品」、「娛樂:電影」等類別的重度使用者對於造訪「Groupon臺灣|酷朋」的傾向最高。

「GOMAJI夠麻吉」則是受到「體育」、「旅遊觀光」、「消費性電子」、「零售:珠寶精品」等類型重度使用者青睞;「17P好康」容易吸引到「社交網站」、「社群討論:親子家庭」、「零售:服飾」、「零售:消費性商品」等類別的重度使用者。

網友造訪比較表

Groupon臺灣─酷朋 17P好康 GOMAJI夠麻吉

科技 拍賣 社交

遊戲 體育 娛樂

音樂 即時通訊 影音多媒體

電影 美食 社群討論

地方資訊 新聞資訊 時尚美容

車子 財經 親子

食品 觀光 服飾

音樂 售票 電腦

百貨 精品 禮品

環保 電子 消費

小檔案

撿到好康了

GROUPON於二○○八年在美國芝加哥成立,販售各式超低價的優惠券,二○一一年在那斯達克掛牌上市,集資規模達七億美元,當時是繼Google上市以來,網路企業最大規模IPO紀錄,目前在全球四十八個國家都有網站,用戶超過二億人,從餐廳、住宿、Spa、生鮮蔬果到3C產品都包辦,靠著量大來爭取折扣,實際買下來的確比購物平台便宜,往往讓消費者覺得撿到好康了!

二○一○年進軍台灣,買下地圖日記和百萬網友團購網,並由地圖日記的創辦人郭書齊、郭家齊兄弟,分別出任總經理和營運長;但二○一二年郭家兄弟相繼離開。

該公司在全球四十八國架設網站,除歐、美地區外,亞洲地區遍及台灣、中國、香港、日本、南韓、新加坡、印尼、菲律賓、泰國、印度等國。

年底退出台灣市場,即日起終止台灣區營運;全球終止營運地區,還包括摩洛哥、巴拿馬、菲律賓、波多黎各、泰國、烏拉圭。計畫在明年九月前,全球裁員一千一百人,相當於總員工數的一成左右,這是該公司整頓營運的一環。

台灣GROUPON聲明,「即日起我們已無法提供您任何新交易」,但兌換憑證、商品仍然可以繼續進行兌換,直到規定期限為止,如消費者對兌換券憑證或商品有任何疑義,請再聯絡GROUPON。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