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聞報導,文化部擬比照「消費券」,發放給大專院校以下學生每人三百元圖書券購書,希望「倡導閱讀風氣」、「展現台灣文化軟實力」、「提振出版產業」和「扶植實體書店」等四個效益,相關辦法仍在研擬討論。
我提出幾點意見,盼能使政策更完周全:第一、有關圖書券發放,應是採鼓勵性質,而非免費。文化部可將圖書券交由學校負責,透過鼓勵學生閱讀獲得圖書券。例如書寫閱讀心得,或是將如何推廣自己所閱讀的書,這樣利己利人,也能感染到周遭原本不喜歡閱讀的學生,提升閱讀風氣。
第二、若要免費發放,我建議圖書券只能在文化部認可的優良實體書店,才能使用,而非隨便使用,到最後都不是購買圖書。若使用圖書券消費,亦希望書店方面能再給學生折扣,刺激買氣,而文化部也視銷售情況列入經費補貼項目,這樣才能對於扶植實體書店有實際作為,倘若書店有了買氣,就會帶動人潮。
第三、蒐集使用圖書券的反饋與意見,若採上述兩種做法,更重要的是使用過後的反饋與意見,例如發放的額度是否足夠?或是實際使用在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是否都能方便使用?
倘若第一次就能有所成效,根據經驗才能持續發放與擴大範圍,使閱讀風氣增長,文化水平提高,如此圖書券發放才有意義。
徐夢陽(台北市/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