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韓定居跑新聞一段時間,觀察到,比起南韓媒體,華文媒體更渴望了解北韓動向,通常抱「獵奇」心態看待。
不論北韓文攻武嚇、領導人健康或一舉一動,或傳出何種謠言,合作媒體不斷來電,邀我對相關事件評論或預測。
但網上所看到的北韓新聞,諸如「張成澤遭犬刑」、「金正恩遭政變」等等,到近來由金正恩夫人李雪主所管理的「牡丹峰樂團」,因許久沒有表演,傳出遭「整肅」的傳言,在金正恩九月上旬出席樂團演出而被打破。
這些北韓「軼聞」都是未獲證實的謠言,可能源自中國網友捏造或以訛傳訛誤導,卻透過網路大幅散播,甚至合成圖片也時常被轉載。
全世界已很少有國家如北韓般對外封閉,資訊流通屏障繁多。
官媒如朝鮮中央通訊社、《勞動新聞》與《中央電視台》,每天傳播的都是當局篩選或讚揚領導人與體制的消息;海外民眾要接收準確的內部情報,並不容易,通曉韓文者亦然。
事實上,南韓的情治單位國家情報院,會在中國東北等地收集消息;也有許多由民間組織或逃脫北韓者所成立的《對北廣播電台》,不僅將南韓訊息透過電波傳送至北韓內部,也部署情報網,透過與往返中朝邊境的僑民及商人定期接洽,獲取境內情報。
南韓保守派大報也不時刊載自家追蹤的北韓動態。旗下經營的有線電視台,總在報導與談話性節目中,炒作北韓消息,激起受反共教育的中高齡階層觀眾,支持主張親美反北的保守派。
除非當事人願露面,或境內所拍攝的影帶流出,否則媒體上能見的北韓新聞,多屬耳語相傳,大多難以證實。
逃離家園的脫北者,是當下理解北韓脈動的有效管道,但許多人歷經飢荒或長期逃難,或有親友滯留家鄉,他們所記下的過程,可能有所保留,也易受太多情感波動,影響真實性。
南韓或日本的專家學者會透過整理《勞動新聞》報導與照片,計算北韓政治人物的出現次數、金正恩表達字詞、同張照片前後有無更動等方式,來評斷權力核心變動。
但無論何種形式,相較外部的自由世界,北韓動向仍難把握拿捏,加上媒體寫作時的穿鑿附會與口語表述,就常出現失誤或假消息。
一九八六年底,南韓第一大報《朝鮮日報》就曾刊載初代領袖金日成遭「槍擊死亡」的「獨家報導」,指出北韓正處「權力鬥爭」,引發輿論震驚。相隔兩天,金日成卻現身接待外賓,大家才發現是誤報。
北韓仍是散亂的「失落國度」,各界欲獲取拼圖,一一拼湊其面貌,卻時常陷入「盲人摸象」,大家都相信自己所接收的是真的,卻漸背實情。觀眾關注北韓新聞時,切勿隨媒體起舞,應保持疑心,冷靜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