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宰語 全世界只有潘金玉會

 |2015.09.18
3377觀看次
字級
潘金玉老太太,是全世界最後一位巴宰語的母語使用者。
《巴宰族Ayan之歌》是巴宰族群的傳統曲調。圖/取自網路

【本報南投訊】《聯合國瀕危語言圖譜》曾列出世界上「僅剩一位」母語使用者的十八種語言,台灣的「巴宰語」上榜了。南投埔里巴宰族唯一還會講母語的潘金玉老太太,是全世界最後一位巴宰語的母語使用者。而當九十六歲的潘老太太於民國九十九年過世,世界上就再也沒有流利的巴宰語母語使用者了。

巴宰語是台灣中部原住民族—巴宰族的族語。巴宰族最初的分布是以現在台中的豐原為中心,住在豐原、神岡、后里靠山區一帶,因為住在平地的關係,巴宰族人很早就開始接觸外來文化,逐漸被漢化,語言也漸漸沒落。

據《MATA TAIWAN》報導,目前苗栗鯉魚潭部落已有巴宰族人正在學習「巴宰語」,他們學族語、唱族語聖歌,讓「巴宰語」有機會再度復興,努力保存寶貴的語言文化。

事實上,巴宰語的復興不只有宗教上的力量,潘金玉老太太在世時,致力於巴宰語的語言復興,編纂《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學習領域—原住民語》,另外主編《巴宰語學習手冊第(1—9)階》,如今潘老太太已經過世,巴宰族人仍繼續努力保存這瀕危的語言,避免它在世界上消失。

語言歌謠 保留部落歷史

語言學家哈里森(K. David Harrison)說:「當我們喪失一種語言時,我們喪失的是數個世代以來的思考方式,關於時間、季節、海洋生物、馴鹿、可食用花朵、數學、地理景觀、神話、音樂、未知事物,以及日常生活等等。」過去平埔族曾被籠統地視為同一個族群,在缺乏書寫歷史的情況之下,埔里巴宰族群透過語言及歌謠代替文字保留了部落歷史,在部落文化傳承及復振中扮演相當重要之角色。巴宰語面臨失傳的危機,也意味著傳統文化逐漸式微與珍貴歷史的失落。

巴宰Ayan之歌 獲金曲獎

風潮音樂發行的《巴宰族Ayan之歌》是吳榮順在眉溪四庄所採集。慶典時演唱的「Ayan」(或稱「阿煙」或「阿湮」)為巴宰族群的傳統曲調,歌詞內容多半與族人的歷史及文化有關,並獲得當年金曲獎「最佳民族樂曲唱片獎」之肯定。潘金玉老太太在世時,曾以巴宰語演唱傳統歌謠Ayan。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