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老街(上)、大溪老街街頭的小吃攤,有不少可能在全台灣都看得見,反而失去地方特色。
圖/林麒瑋、賴佑維
北埔老街(上)、大溪老街街頭的小吃攤,有不少可能在全台灣都看得見,反而失去地方特色。
圖/林麒瑋、賴佑維
【本報綜合報導】台灣各地的老街記錄了地方人文風貌,傳承民眾寶貴回憶也是熱門旅遊景點,但在各級政府大力推廣夜市商圈文化之後,老街已經從質變到量變,逐漸形成「白天的夜市」,文史記憶蕩然無存。
台灣知名老街眾多,如剝皮寮老街、淡水老街、三峽老街、北埔老街、鹿港老街、延平老街、旗津老街等,但現在遊客到老街,不是去看古早建築或在地文化,沿街滿滿的小吃取代了巴洛克建築,幾乎都變成「吃喝一條街」。遊客甚至表示,到老街不吃喝要幹嘛?
為什麼老街變調?主要還是和政府的政策有關,很多縣市為了打知名度,強推夜市、商圈,成為地方觀光新賣點及景點,希望能活絡經濟,沒想到活躍各地的小吃,卻悄悄「進駐」老街,在政府「默許」之下,全台到處可見的小吃如雨後春筍在老街「發揚光大」,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以桃園市大溪和平老街為例,過去並沒有任何小吃,從事傳統家具、神桌等木器相關行業就有五十家,一條街有四成是木器業,但因市場萎縮,收掉三十家,目前還有二十家勉強苦撐,小吃大舉「入侵」後,這些木器業幾乎被販售小吃及紀念品的攤販「淹沒」了。
和平老街老住戶就感嘆的說,五年多前政府推廣夜市文化,破壞老街傳統營業型態,老街百餘年的老建築還有傳統歷史文化,統統在遊客的眼中消失,很多人逛老街就為了沿街各式各樣小吃,卻捨不得抬頭看一眼二樓的巴洛克建築。
新亮點 才能留人
「一定要找到新的亮點」,萬能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老師蔡孟桓表示。桃園市政府及當地居民一定要設法以新的包裝吸引遊客,各單位不能再「各自為政」,資源要整合串連共享,設法將舊屋改建為民宿,再加上口碑行銷以及文創點子,把觀光元素帶進來,將停留時間「由二小時成兩天」。
復興 靠住戶自律
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表示,他們也承認以目前情況,要扭轉和平老街吃喝文化有一定的難度,市府決定另闢蹊徑,把希望寄託在隔鄰的中山老街,這裡的住戶已簽訂不賣小吃的「自律公約」,將遊客導向「原汁原味」的在地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