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千字唐傳奇 演繹出侯氏傳奇

文/何振忠(資深媒體人) |2015.09.08
756觀看次
字級

文/何振忠(資深媒體人)

台灣導演侯孝賢十年磨一劍,以《刺客聶隱娘》勇奪五月坎城影展最佳導演大獎。觀眾引頸期盼電影上演,親炙大師作品,但觀後網路上討論最多的感想是:看不懂。

呵,老外給了大獎肯定的電影,身為同文同種的華人,卻看不懂,豈非有點不好意思?

其實大可不必不好意思,因為侯導是「電影作者論」的信仰者,這個產生於法國新浪潮運動的電影理論,主張電影作品一如小說、音樂、繪畫的作者,都是導演的作品,導演就是作者,電影必須保留導演最完整的風格。

在坎城記者會上被問到拍片時,是否會考慮到觀眾的反應?侯導斷然表示,他拍片時只想著他想拍的,觀眾的反應完全不在他的考慮之列,他是這部電影的作者,這不是觀眾的作品;是觀眾來適應侯導的極簡主義,不是他去適應觀眾的脾胃。

先有這層認識,才不會誤入叢林,抱著看好萊塢電影的心情進電影院,好萊塢電影的片廠制度,都是經過精密計算,十分鐘要有一個笑點、半小時要有個高潮;也不能抱著看傳統武俠片的期待去看聶隱娘,它沒有李安《臥虎藏龍》飛簷走壁高來高去的場景、也沒有王家衛《一代宗師》各家門派的苦練真打,《刺客聶隱娘》的每個武打場景,頂多一分鐘,精緻到位,但嘎然而止,一如侯導的電影,不容許有過激的場面,但有許多許多留白。

第二個準備是,觀賞電影前,最好先做功課,否則就要有心理準備「二刷」(看第二遍)。編劇謝海盟說,寫這本子被侯導易稿三十七次,最後拍成的是第三十八版。

編劇所寫的對白,拍片時也被侯導大量捨棄,觀眾必須用極少的對白當成每一條線索,交叉找出人物的關係、整理出故事的脈絡,才有辦法進入劇情。

聶隱娘原始故事是個千字的唐代傳奇,但一如唐傳奇的特色,瑰麗、曲折、奇情,還帶點魔幻,能夠被侯孝賢選中,並演繹成一部電影,本身就是個傳奇。

很難將侯孝賢這部電影簡單歸類,他拍的是感情、野史、刺客,還有一點點武俠,更多的是史詩式的氛圍;若真要定義為某種類型,恐怕也只能姑且稱之為「侯氏傳奇」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