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上海舉行的「雙城論壇」,提出的一五新觀點、對九二共識了解與尊重,及兩岸一家親,在兩岸的政治效應逐漸發酵中。
北京正面臨九二共識不再是鐵板一塊的聯想。對於柯市長登陸,台灣有人解讀為大陸不再堅持九二共識為政治前提,因為柯的「了解與尊重」並不等同「接受、承認」;北京依然敞開大門歡迎柯市長,透露出政治前提並非絕對。
為了避免傳言發酵擴大、積非成是,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旋即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這是大陸的一貫立場、不會改變。
多位北京高官會見訪客,均強調共同政治基礎的重要,大陸學者亦稱,柯文哲是無黨派人士,沒有包袱,至於政黨人士如想比照柯登陸模式,就必須接受九二共識,否則就是打錯算盤。
至於柯市長提出的兩岸一家親,北京聽聞入耳入心,唯聽在台灣綠營耳裡,卻不怎麼受用。民進黨主席、總統參選人蔡英文評論還算客氣,表示尊重。
至於台南市長賴清德直指前提是大陸應撤除對準台灣的飛彈,否則柯語很難引起台灣社會共鳴。獨派批評更為激烈,扣上「中國代言人」大帽子。看來柯的兩岸一家親說法,挑動了他與綠營一家親關係。
柯文哲兩岸觀點初試啼聲反應不錯,成了蔡主席「維持現狀」兩岸主張的最佳對照組。蔡主席迄今模糊以對九二共識,至於所謂「維持現狀」,可以指台海和平、兩岸協商等現狀得以持續,而北京現有反分裂國家法、並在沿海部署千餘導彈等「現狀」,難道也應「維持」?
以目前蔡主席各項民調穩定領先態勢來看,明年總統選舉獲勝機會大,想像明年此時的兩岸關係是什麼光景?屆時政黨輪替已三個月,台海兩岸互動有三種可能:
一是維持現狀:兩岸在共同政治基礎上達成共識,海基海協兩會協商持續,陸委會國台辦官方聯繫機制順暢,民間交流一如既往。
二是冷處理:共同政治基礎瓦解,兩岸互信基礎不再,雙方口頭上交相攻詰;協商暫時停擺,交流趨向停滯。
三是對抗取代對話:兩方對話無好話,對抗日愈升高;台海關係緊繃,趨向地動山搖(習近平語)。
回顧民進黨主政八年期間,相關各方都有過交手經驗,殷鑑不遠,明年初台灣如果再次政黨輪替,估計兩岸不致出現地動山搖式的重大變局。
韓劍華(台北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