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臭、腋臭擾人,民眾選用坊間許多止汗制臭劑,但不少人其實用錯時機。
圖/中央社
正確
睡前、肌膚乾燥下使用
錯誤
腋下溼溼的時候使用、大量運動後使用、除毛刮毛後使用
圖/中央社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今天是七夕情人節,想與情人度過浪漫的夜晚,卻又擔心腋下惱人的汗味造成尷尬,不少人會使用止汗制臭劑來抑制出汗。皮膚科醫師提醒民眾,過度塗抹止汗制臭劑,反而會刺激皮膚,使肌膚更敏感、易癢;而網路謠言「擦止汗制臭劑會增加乳癌風險」,醫師強調並無醫學實證。
衛福部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科長葉孟宜表示,過去四年來,國內止汗制臭劑的進口總值,從一點二一億成長至一點四六億,成長率達兩成,顯示台灣民眾對於止汗制臭劑的需求日益增加。
她指出,止汗制臭劑屬含藥化粧品,消費者購買時應看清楚產品是否有許可證字號。目前食藥署核准止汗制臭劑,可使用氯化羥鋁、鋁鋯複合鹽類、氯化鋁、倍半氯化羥鋁及其衍生物、矽酸鋁鋅銀銨共五種成分。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說,多數人誤以為止汗制臭劑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要補擦,事實上根本不需要,且大量流汗、運動散熱後以及刮毛後使用,都是錯誤時機。
黃毓惠說,止汗制臭劑正確使用時機是在睡前使用,肌膚乾爽時用,且每天只要睡前擦一次即夠,因為止汗制臭劑的原理是藉由鋁鹽造成汗管細胞膨脹,減少汗液分泌,每天一次,持續約三至五天,體內濃度就會達到高峰,無需如防曬乳液般頻頻補擦。
黃毓惠強調,網路盛傳使用乾淨的生薑片、辣椒碘酒、山藥等食材擦拭腋下,可消除腋下臭味,事實上,都無法改善汗臭或多汗問題,且過度摩擦、刺激,反而容易造成肌膚受傷。她說,避免腋下異味最好方式,是保持腋下肌膚乾燥,如果長時間異味不散,建議就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