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五結鄉立托兒所的萬聖節變裝遊街,有媽媽將女兒打扮成可愛的「桃樂絲」,自己卻不顧形象變裝成「貞子」。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農曆七月鬼門開,天天處理生老病死的醫院給人陰森的印象,「撞鬼」傳聞不脛而走。但對於第一線醫護人員而言,天天面對形形色色的病患或家屬,有時會刻意鬧事或裝病吹冷氣,甚至不懂裝懂,對醫護人員頤指氣使、下指導棋,比起鬼神,「假鬼假怪」更讓他們害怕。
三軍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毛衛中表示,過去加護病房二十四小時燈火通明且無對外窗,處處都是維生機器,患者病況危急又孤單一人,身上插滿管線,意識不清也不便起身查看,常會出現煩躁、人事時地物分不清的症狀,看見旁人「看不到」的神佛、死去親人或「好兄弟」,種種幻象其實多有醫學解釋,即「加護病房症候群」,或正式的醫學診斷「譫妄」。
毛衛中說,基於人性化考量,現在多數加護病房已有改善,不僅家人可探視,也多半設置窗戶,晚間有時也將燈光調暗,照護病患時醫護人員也會一一解釋翻身、拍痰、抽血等動作,安撫患者情緒。
幻覺可治癒
信仰安人心
加護病房症候群會引起譫妄、精神官能症等問題,視覺、聽覺都可能出現幻覺,時常誤以為撞鬼。同樣也有十二年護理經驗的黃姓護理師說「第一次遇到會嚇到」,比較可怕是出現「譫妄」的病人,曾有一位患者常時間待在一般病房,看見所有護士都認為是「要殺他的人」,拔掉身上的管子後,隨手拿水瓶砸傷護士,打鎮定劑後才恢復正常,問他當時怎麼會出現幻覺,但他根本不記得了。
洪姓護理師表示,加護病房症候群是可以治癒的問題,只要離開病房或是提供日照即可,若是待在病房三到七天,加護病房症候群就可能出現,大多出現這類症狀的都是老人,主要是老年人對於環境適應力較差。若是發生加護病房症候群,通常都會會診精神科醫師,若是真的沒有辦法解決疑慮,會以宗教形式介入,讓患者心靈能夠安定。
病患百百款
安撫避失控
新光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張志華說,最怕遇見酒醉或藥物濫用的患者,醫護人員會盡量安撫,若場面失控只能報警處理。
張志華說,有打架尋仇的小混混,一來到診間就端出架子,稱自己是某某民代的助理或親戚,也讓第一線人員很頭大。此外,還有一群「常客」到急診稱自己全身無力、呼吸困難、痛得在地上打滾,但沒人注意時又能自行下床如廁,千方百計要留在診間只為吹冷氣,一旦被識破就跑到下一間急診室繼續「逛醫院」。
急診醫護最怕的
6種人鬼:
❶大頭鬼:認識高官上級耍特權。
❷假鬼假怪:抬出各種藉口,只為留院觀察6小時可獲保險理賠。
❸小氣貪心鬼:健保吃到飽,要求做全身檢查。
❹毒鬼:藥物、酒精成癮想打止痛藥或嗎啡。
❺急性子鬼:1分鐘都不想等。
❻神出鬼沒:家屬來去匆匆,必須不斷重複解病情。
資料來源/魏智偉醫師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小檔案
加護病房症候群
過去加護病房沒有窗戶、時鐘,且24小時開燈,護理師每兩小時必須查看狀況,患者又多為經過大手術或急救的重症患者,身上插滿管子,日夜不分加上精神不好,以致出現煩躁、聽視幻覺,人事時地物分不清等譫妄症狀,因為經常發生在加護病房而稱之,有人誤以為是撞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