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導演 吳宇森 留下好作品 人生不遺憾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圖/資料照片 |2015.08.09
2491觀看次
字級
二○一四年四月,吳宇森和馮小剛出席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式。圖/中新社
去年底,吳宇森與《太平輪》主要演員出席發表會,左起金城武、佟大為、章子怡、吳宇森、宋慧喬、黃曉明。圖/中新社
吳宇森坦白片中華爾茲源於追太太時戀愛絕招,和太太牛春龍即興跳了一段。圖/中新社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圖/資料照片

《太平輪》下集日前在大陸上映,票房不如預期,在訪談中,吳宇森說他不願意相信,人不再願意思考。另一方面,由於「白鴿」幾乎是「吳氏電影」特定的元素,有人問他來生是否想跟白鴿一樣自由飛翔?吳宇森說,如果有來生,還是願意當一個電影導演,與我夫人和孩子們再次共度一生。

二○一四年吳宇森執導的電影《太平輪》上集在中國大陸拿下好成績,今年下集《太平輪:驚濤摯愛》於七月底在大陸搶先上映,周末票房勉強破人民幣三千萬元,相較於上集由於陣容聲勢浩大,短短十七天內就吸引許多影迷,票房破億元,下集的差距不可謂不大。但吳宇森對記者說,「我不願意相信,人不再願意思考。」

這部分成上下集的電影巨作,以一九四九年抗戰結束為背景,故事中有三段愛情故事,這是繼拍攝成本最高的華語電影《赤壁》後,暌違六年新作。

據媒體報導,投資金額達新台幣十五億元,粗估票房須達四十五億元才能回本,目前上集票房台、港、陸三地加總達十億元,要靠下集票房拉回勢必有困難,因為許多人認為電影不該分兩集,步調過於緩慢,而且拍成3D電影根本沒必要。

面對批評,吳宇森坦承,當初只想拍一部約三小時的2D電影,但被說服拍攝3D,考量觀眾眼睛無法負荷長時間看3D影像,加上對三段愛情故事無法取捨,才會決定拆成上、下集。

他也認為,電影圈一窩蜂拍喜劇,讓年輕人變得只會看喜劇,不少年輕人沒有機會看到真正的電影,「電影人應趁著現在大家都熱愛電影,拍出不同類型的電影給觀眾,而不是一窩蜂去追某種類型」。《太平輪:驚濤摯愛》將於八月十四日在台上映,他對記者說,完成《太平輪》宣傳後,接下來將開拍新片《追捕》。

友情價為台灣宣傳

這位國際級導演行程滿滿,近來在台灣也頻頻受到關注,七月底觀光局邀請他擔任宣傳片導演,也看上與他相熟的日本巨星木村拓哉,拜託吳宇森代為說項,讓木村拓哉以「友情價」為台灣代言。果然吳宇森出馬,這位因連續劇作品《家的記憶》收視創新高的巨星一點頭答應,來台拍攝停留六十小時,媒體陷入一陣「木村熱」。

眾所周知,吳宇森的電影裡最愛放入的元素就是「巨星」與「白鴿」,拍攝宣傳片時也不例外,鴿子與慢動作皆拍攝其中,吳宇森對記者說,鴿子代表和平,不管在哪種類型的影片中出現,都有和諧感。

《太平輪》下集上映後,在一場網路專訪,有網友幽默提問,吳宇森的電影中這麼多白鴿,出場費是多少,吳宇森打趣地回應:「得問牠的經紀人!」還有人好奇導演會不會希望來生像是白鴿在空中自由飛翔,吳宇森說:「如果有來生,還是願意當一個電影導演,與我夫人和孩子們再次共度一生。」

我不能就這麼死掉

事實上,對於人生,吳宇森看得透,他說不怕死,只怕有遺憾。當時籌拍《太平輪》時,被告知罹患淋巴癌。挺過癌症療程的他說:「在美國治療時,我有一天在床上躺著,然後突然覺得,我不能就這麼死掉了。因為我之前的電影都有很大的遺憾,我不能到死都拍不了一部讓自己覺得完美的電影。所以,我就堅持下來了。」

生病帶來衝擊,但他仍樂觀,「太順遂就不叫人生了!有磨難才會產生包容跟關懷。」他說,「生存的力量不能放棄,愛,可以救贖並戰勝一切困難。」這也是他在電影《太平輪》中想表達的意涵。

影片中三對男女的愛情故事並非只停留在海難和沉船的片刻,它是時代的縮影,在那個時代下小人物面對災難時生存的勇氣。「勇氣和希望」是他真正想要傳達的內涵,他說,這個時代中太多的急功近利,「人們需要更美好的精神生活」。

回顧過去四十多年來在電影圈的努力,吳宇森曾說:「我每十年就有個轉變。開始的十年是拍香港式的喜劇,第二個十年拍英雄片,第三個十年都是拍好萊塢電影,現在第四個十年拍中國的電影。」

《太平輪》的剪輯胡大為幾乎是吳宇森一入行就相識,他說:「二十四歲的吳宇森就是邵氏片場裡最勤勉的副導演,每天都是最後一個離開片場」,陸媒採訪《太平輪》男主角黃曉明,黃曉明也說:「吳宇森導演是在用生命拍電影,他永遠都是第一個到現場,最後一個離開。」所以,可以確信,從第一部電影到現在,吳宇森對電影的追求從未改變過。

生命愈困頓 人愈要堅強

吳宇森曾名列英國電影雜誌《TotalFilm》的「史上百位偉大導演」名單之中,雜誌對他的評語是:「《變臉》既結合好萊塢的主流電影元素,又不失個人風格。」這部電影全球票房達七十三億元,投資報酬率逾三倍,還因此吸引湯姆.克魯斯邀請他執導《不可能任務2》。

吳宇森曾這樣剖析自己:「我發現自己拍每部戲都很艱苦,而拍攝過程愈艱苦的電影,就愈賣座,成績愈好。」

教會與父母拉住了他

愈艱難,愈賣座,一如他的人生,生活愈困頓,人愈要堅強。五歲時,吳宇森因為戰亂跟著家人從廣州移居香港,七歲時賴以棲身的住家被燒毀,只能住到徒置區(貧民窟),鄰居不是黑幫、就是娼妓。

他一直到九歲時,才因教會的資助有了上學的機會,吳宇森說,那時教會與父母教育的力量,是拉住他不往下掉的繩索。他曾在中學三年級時,投稿了一篇題為〈殺狗記〉的文章到香港《中國學生周報》,文章主要描寫鄰居喜歡吃狗肉的情形,那時他居住的房子是一間連著一間,殺狗時,慘叫聲不絕於耳,他覺得非常殘忍,卻無力阻止,只好以文字抒發情緒,或許內心也想讓外界了解狀況。

為了學電影不惜偷書

從小父親生病,經濟陷入困境,家中能提供的資源非常有限,在一次媒體專訪時,他揭露自己在二十出頭時曾為了學電影,不惜「偷書」,「我時常到圖書館借書,或到書店去偷書!特別喜歡哲學和藝術的書籍,尤其熱愛存在主義作品,像沙特、卡夫卡,很受他們的影響。」他跟記者說,就因為有這段往事,讓他決定成立一個電影圖書館,讓有志者使用。

一般人為了生存,只能同流合汙,在貧窮與街頭暴力如影隨形下,吳宇森謹記父母的教誨,只能更堅強,兒時的環境也構成他的電影暴力美學。

接受國內《商業周刊》專訪時,他回憶:「七歲時,每天隨身帶著一塊磚頭出門跟流氓對抗,為了叫我加入幫派,(我)還曾被硝酸淋過整隻手臂。」而這段情節也曾出現在他的《喋血雙雄》電影裡。

或許,這也可以解釋為何他這麼愛用「白鴿」了,誠如他自己所說:「很多影評人問,為什麼我的電影中有那麼多白鴿和教堂?那是因為它們代表了和平與聖潔,還有博愛。」

小檔案

吳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香港知名導演。

1951年,吳宇森隨家人從廣州移居到香港;小時由於父親罹患肺結核無法工作,一家人住在貧民窟裡。7歲時,住家甚至被燒毀,只好遷移他處。中學畢業後,吳宇森到台灣念藝術專科,並開始拍攝實驗電影。1971年,吳宇森到邵氏影業跟著導演張徹學拍電影。

他執導的第一部電影是《鐵漢柔情》,1983年,結束與嘉禾電影公司的合作後,吳宇森在徐克的力邀下轉往新藝城電影公司。1984年轉往台灣尋求突破,執導由泰迪.羅賓和小彬彬主演的喜劇片《兩隻老虎》。

1986年加盟徐克的電影工作室,執導槍戰片《英雄本色》,榮獲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和第23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奠定吳宇森的電影風格與美學。

1990年他以《喋血雙雄》贏得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1993年赴美國好萊塢發展。1997年以《變臉》榮獲全美華裔藝術基金會金環獎。2004年以《不可能的任務2》獲得香港銅紫荊星章。

2009年獲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金爵獎的吳宇森;同年以電影《赤壁》獲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境外華裔導演獎。2010年再獲第6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2014年執導電影《太平輪》,第一部《太平輪:亂世浮生》上映17天在中國大陸取得人民幣1.95億元票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