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第二次籌備會,日前在新北市三峽金光明寺召開,大眾會後合影。
圖/人間佛教聯合總會提供
文/佛光山書記室整理
前言: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以秉承佛陀教法,團結教界個人及團體,維護正信佛教之發展,從事人間佛教淨化人心之工作,促進全球佛教界人士聯誼交流,推動各佛學院論道弘法及僧信佛學研討,帶給人間和平幸福為宗旨。今天下午於三峽金光明寺成立大會,有中國佛教會、佛光山、福智教團、靈鳩山教團、香光尼教團、靈巖山教團、佛陀教育基金會、居士會等教團及社會賢達之佛教徒,如吳伯雄、趙麗雲、王力行、辜懷箴等在家居士,教界寺廟住持近五百人與會!
各位參加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的諸山長老、居士、護法、朋友們,大家吉祥!
本來我是沒有資格參加發起人籌備會議的,但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說,我一生六、七十年推動人間佛教,眼看開花結果,不參加好像少了什麼。所以,我今天就不揣冒昧,自告奮勇地來參加。現在大家能有共同理念成立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意義很重大。
人間佛教的理念來自佛陀,因為佛陀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成道在人間,度化眾生在人間,一切以人間為主。因此,教主本身就是人間佛陀,他所傳的就是人間佛教。因此,我依循佛陀的教誨,無論所寫、所言、所行,心中不時繫念眾生的福祉。我出家已超過一甲子,畢生竭力於人間佛教的弘揚與實踐,主要是希望全世界各族群能相互尊重,人我能相互包容,社會彼此和諧進步。
眾中一個 佛教以人為本
佛教是以人為本的佛教,佛陀在各種經論中,一直強調:「我是眾中的一個」,表示他不是神。《維摩詰經》則說:「佛國、佛土在眾生身上求,離開了眾生,就沒有佛;離開群眾而求道,是沒有道可求的。」六祖惠能大師更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所以人間佛教就是人生需要的佛教,中國自明清以來,佛教走入山林遁世,影響所及,教界一片保守、閉塞、老邁的暮秋氣息 。近代太虛大師提倡人生佛教,希望以佛教的道理來改良社會,使人類進步,從現實人生為基礎,改善淨化而成為人間的佛教。我之所以提倡人間佛教,即是遵照太虛大師「人成即佛成」的理想。
佛教落實 增進幸福人生
人間佛教本來就是佛教。為什麼佛教就佛教,還要加個「人間」呢?因為過去的佛教,有人說是山林的佛教、寺院的佛教、出家人的佛教、老人的佛教,佛教是頑固的佛教、經懺的佛教、香火的佛教、辦旅遊的佛教……為佛教加了很多分裂的名稱,慢慢地佛教的弘法利生也就不興了。現在的佛教要從山林走入社會,從寺廟擴及家庭,把佛教落實人間,使生活美滿,家庭幸福,在精神上、心靈中、人際間都很和諧。 人間佛教是現實重於玄談、大眾重於個人、社會重於山林、利他重於自利;凡一切有助於增進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
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契理契機的佛法,只要對人類的利益、福祉有所增進,只要能饒益眾生、對社會國家有所貢獻的,都是人間佛教。
發展佛教 必須重整一番
佛門有人信這佛、有人信那佛,信仰不集中;說的佛法,有世間法、出世間法、方便法門;宗派也有不同,有念佛、參禪、持咒、持戒、天台、賢首……,不統一;就是出家人,也沒有一個共主,師師有道。因為佛教徒沒有共識、沒有團結、沒有統一,沒有合作的性格,讓佛教的傳播也就發生了困難。在我青少年時期,大陸叢林裡還會尊重諸山長老,寺廟發生糾紛了,都是請諸山長老公決。但是現在的佛教,這個觀念慢慢薄弱了,讓佛教的發展就更加艱難。過去在佛教裡,就是說有哪一個長老辯才很好,能有三、五百人聽講,很了不起。但是在今天這個時代,豈是三、五百個佛教徒就能擔當弘法的工作呢?所以,佛教必須重整一番。
佛教前途 要團結有共識
佛教在社會裡要倡導「清貧」,不可以聚財,窮才能生存、才知奮鬥、才肯上進。過去中國有句話說「富不過三代」,佛教也是一樣,所以佛教對時代發展要研究。佛光山是教團不是社團,如同梵蒂岡有很多天主教堂,佛光山也有多少別分院,但事實上,我個人要那麼多寺廟幹什麼?多少別分院我也都沒有到過,只是為了弘法利生,因應各地需要才成立的。現在我很怕有名、有錢,很怕擁有;擁有很苦,空無才是佛教最美的生活。何況到了我這種年齡,還不能享受空無的禪悅法喜嗎?佛教要重視、提拔年輕人,才有生命力,才會成長。我向來認為自己到人間來是做客人,在佛教界裡也只是個過客。
不過站在佛教的立場講,所謂「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為了佛教,其他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為了佛教的前途。佛教的前途在哪裡?要有組織!佛教的前途在哪裡?要有共識!佛教的前途在哪裡?要團結!佛教的前途在哪裡?今後要統一!統一並不是說你是我的,只有一個,而是同中存異,異中求同。
佛教共有 佛光山是助緣
在座的各位都很了不起,對於衰殘老邁的佛教,也想重新整頓它的歷史,所以來參與「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的活動。「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成立後,基本上,政治、社會很容易就接受,但佛教可能不會讓你們那麼方便。傳統寺院必定是人間佛教發展的絆腳石。不光是在大陸,就是在台灣,據我多年的觀察,台灣的寺廟他們內心都知道要人間佛教,但是也很掛念:人間佛教的未來究竟是什麼樣?人間佛教就是活動的佛教嗎?就是集眾的佛教嗎?就是佛光山的佛教嗎?所以,我要跟大家講破,「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我是不參加的。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成立以後,要有新的精神、新的風格,要能適合社會家庭。佛教必定要生活化、人間化,甚至本土化,這才是佛教未來的前途。假如印度的和尚當初到中國來,賴在中國不走,我想中國的佛教一定發展很慢。所以在佛光山,我一再倡導,各地的寺院要慢慢地交給當地人住持。我們佛光山在「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裡只是想做一點幫助,不敢領導。希望佛教裡能有更高明的人、更發心的人出來領導。我不希望太多佛光山的人參與「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也沒有要以佛光山龐大的力量來主導「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的想法。人間佛教要還給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人間佛教是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