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市場中才剛回穩的蔬菜,又漲價了。這種聞風上漲的狀況屢見不鮮,我不禁要問:「政府能否在以食為天的民生問題,多出點力,減少民眾生活上的困擾?」簡單來說,就是平抑物價,減少颱風前的蔬果價格上漲問題。
正常來說,颱風過後造成災損,導致蔬果供應量減少,才會產生疏果價格上漲,等到雨過天晴之後,蔬果供應量恢復正常,價格自然回穩。但近年來卻並非如此,往往蔬果價格在颱風前先漲一波,可說是民眾基於預期心裡搶購而造成的結果。
不過,可曾想過,農民為預防災損避免血本無歸,通常會提前搶收農作物,這會造成市場供貨量大增,理應產生蔬果價錢下滑的現象。畢竟,颱風前消費者因「預期心理」囤購蔬果,而颱風過後,消費者仍在消化冰箱囤積的蔬果,而農民所能供應的蔬果也所剩無幾。
在颱風前蔬果不跌反漲,大概只看到量販賣場緊急供貨「平抑物價」,似乎看不到農委會或各地消保官,出面關切蔬果價格產生的異常波動。
我建議,地方政府應該要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這個老問題,平穩物價以利民生,關切了解從批發到零售市場,有無哄抬蔬果價格的現象,避免消費者每逢颱風就被當肥羊痛宰,更影響農民獲取合理報酬的空間,同時也減少對政府領導威信的打擊。
鄭佑璋(桃園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