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三個孩子的爸爸,我有一個父親節小心願。
那就是響應兒福聯盟「新好爸爸三三三運動」,希望自己日後可以做到「一日暢談三十分鐘」、「一周在家三晚餐」和「一年校園三活動」。
從此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擁有和樂的家庭氣氛。
過去,當三個孩子尚幼小時,由於個人專心投入學校的行政工作,加上對孩子的要求極為嚴格,所以造成我與孩子間的關係有待加強,孩子遇到困難時,總是找媽媽商議。
如今從行政工作退下來,時間較為充裕了,但是習慣早已養成,要改變必須付出事倍功半的努力。
雖然要改善較為生疏的親子關係並不容易,但卻是「今日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事,過去的日子裡,我已經開始鋪陳,默默採取主動付出與分享,希望孩子對於我的奉獻能有所感受,逐步改善有點「相敬如賓」的親子關係。
舉個例子來說,當我到外地旅遊,我會先詢問孩子們要不要代為採購物品?每次回來,我也會帶點伴手禮跟他們分享。
此外,當我受聘賺得鐘點費時,我也會帶家人上館子聚餐,或是採購孩子們需要的物品;總之,就是希望家庭和樂開心,凝聚家人間的親情。
近日,在報章媒體上看到專家的建議,欲化解親子間的冷淡關係,當爸爸的人必須化被動為主動,要轉消極為積極。規畫家人相聚的時光,是促進彼此溝通與了解的良好機會,從現在開始努力,相信不久後就可以看到成績。
慶祝父親節,我不希望孩子送我貴重的禮物,或是流行吃大餐,我最衷心期盼的是:孩子健康平安,擁有良好的品德行為,誠實做人、認真做事,成為對國家社會有貢獻的好國民。
蔡志鏗(台北市/退休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