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界女性倡議「宗教女性年」

 |2007.03.06
604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觀世音、瑪利亞、媽祖、註生娘娘等,都是廣受台灣社會敬仰的信仰對象。而以女性之姿普度苦難眾生的慈悲形象,讓人不得不體認到,宗教女性在社會的地位與貢獻。昨天,一群來自台灣宗教界與宗教學界的女性,聯合呼籲在今年婦女節推出「宗教女性年」。

包括玄奘大學的昭慧法師、台灣神學院石素英、慈濟大學教授林美容、輔仁大學黃懷秋、葉寶貴,以及關懷生命協會傳法法師等宗教界人士,昨天在立委郭榮宗、黃偉哲邀請下,一同暢議今年是「宗教女性年」。

宗教學界女性代表認為,女性獨具的美德,如賢慧、溫柔、和善等傳統美德,不僅為社會所稱許,做一名現代女性,還要兼具現代的知識。女性以慈悲、堅毅,扶持著社會弱勢,形成一股少有的穩定與進步力量。

長期以來,宗教女性在台灣,無論是宗教師還是一般信徒,人數都比男性更多,並擔負著各地寺院、教會內的重要職責,是促使各宗教穩定成長所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

其中,證嚴法師所帶領的龐大慈濟女性團隊,宛若尋聲救苦的千手觀音,締造名聞國際的「四大志業,八大腳印」,是最為膾炙人口的「宗教女性」的台灣經驗。佛光山的慈惠、慈容、依融、永勝等法師,結合國際佛光會員的力量,推動教育、慈善及各項大型活動,寫下人間佛教的歷史。還有中華佛教青年會理事長修懿法師等人,都是當代佛教界的龍象。

然而,對觀世音、瑪利亞、媽祖等女神的崇拜,並沒有改變社會上性別歧視的現象。台灣宗教界女性因而決心跨越宗教藩籬,攜手合作,共同推出「台灣女性宗教年」的系列宣導活動,致力革除性別歧視的種種陋俗,打造性別平等的人性空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