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恕擺心中 洪孟啟無怒可言

郭士榛 |2015.07.27
1807觀看次
字級
洪孟啟

【記者郭士榛報導】月前曾有民調顯示,國人多數不認識文化部長。文化部長洪孟啟一點也不以為意,笑呵呵地說:「現在部會首長換的頻率高,再說,我是服務人民的公僕,不是明星,不認識是正常。」洪孟啟也表示,假日他常和太座一起搭捷運、爬山、吃美食,甚至有時會遇年輕人禮讓博愛座,他的生活其實很隨意。

今年一月二十六日接掌文化部,洪孟啟表示,要談人生際遇,他的生命中有喜樂、有悲情,唯獨沒有「怒」事影響他。因為「忠恕」二字是他待人接物的準則,凡事盡己之心、多為他人著想,「尊重」他人的作風,也讓洪孟啟事事都順心。

面對立委的質詢,洪孟啟也秉持為他人著想的心情,每當立委在議事台上提出了建議,洪孟啟不會和他們爭執,而是以接受、尊重且願意協調、合作的心態解決問題,展現親和作風。

洪孟啟今年風塵僕僕訪視法國、日本。訪法重點放在文化科技,並參觀了結合產官學的影像創新園區,他認為可作為台灣發展文創的參考;出席駐日台灣文化中心的開幕,則表示,佩服日本人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原是淡江大學歷史系學生的洪孟啟,有次去政大探望讀東亞研究所的同學,走入他們的書庫簡直如入寶山,當下決定要報考政大東亞研究所。當然隔行如隔山,連考兩年都敗北。

大學畢業後他就去當兵,決定當完兵捲土再考東亞研究所。當兵二年期間,他為了可以有多餘時間讀書,便申請採買工作,每天清晨三點起床至七點,只要買菜及準備好營區早餐工作,就可休息。他躲入倉庫反鎖庫門,專心苦讀。當兵後第三次再考政大東亞研究所,金榜高中,讓他領悟凡事只要努力不懈怠,一定會成功。

潛修西洋哲學 獲得新思惟

學政治的洪孟啟在研讀博士班時,常接觸黑格爾的哲學及德國意識型態觀念論,其中有許多的文化批判,尤其英國的文化研究甚至討論文化產業、文化工業,讓洪孟啟愈讀愈喜歡,後來他接任省府文化處時,發覺文化批判的哲學理論,對文化政策面有很大助益。

洪孟啟:「人生是一連串美妙的巧合,不要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任何工作都是訓練能量,不要等別人的培養,只有自己培養自己。」洪孟啟以自己轉折多變的人生歷程,勉勵所有年輕人。

明年五月,將是洪孟啟的人生轉捩點,他決定解甲歸田,去完成暫放下的兩件大事,首先是完成手邊的四本關於文化產業、文化理論、社區營造、文化行政的著作。他表示:「四本書的內容都是我教學、演講的內容,也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希望成書後,對有心投入文化政策工作的年輕人有幫助。」

洪孟啟小檔案

政治大學東亞所法學博士、政治大學東亞所法學碩士、淡江大學歷史系文學士。經歷:文化部政務次長、台北縣政府祕書長、文建會處長、台灣省政府文化處代理處長、台灣省政府參議兼外事室主任。

著作目錄:《文化政策的形成與執行。文化視窗》、李費蒙(牛哥)繪著,《一九九九牛哥手扎》、《民眾參與式社區史操作手冊,大家來寫村史》、《公共圖書館城鄉合作模式之調查研究報告》、《文化政策的形成與執行》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