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有憾? 青年還未得度

李祖翔 |2015.07.27
2475觀看次
字級
禪學營課程中的山水禪採自由參加制,大多青年都樂意趕早禪修。 圖/記者邱麗玥
星雲大師接心開示。圖/記者邱麗玥
星雲大師贈《貧僧有話要說》千本,更一一簽名,以表關懷青年學佛的心意,大家歡喜不已。圖/記者邱麗玥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圖/記者邱麗玥

「大師,請問您此生最大遺憾為何?」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說:「沒有遺憾,勉強要說,就是你們還未得度。」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二十四日在佛光山如來殿,為參加二○一五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的青年接心開示,席間提問的答覆讓青年嘆服,並抱以最熱烈的掌聲。

星雲大師與超過三十個國家、四百所大專院校、一千五百位海內外青年接心,開示時首先鼓勵青年要習得「化煩惱為菩提的法門」。大師自信可以克服一切苦難,所以人生是歡喜的,但青年未來可能有種種遭遇,學會不苦的法門相當重要,大師希望青年別怕吃苦,因為「能吃多少苦,就能向上提升多少,苦難是幸福的泉源。」 「知道佛光山的名產是什麼嗎?」星雲大師詢問青年。大師說是鳳梨,鳳梨未熟時入不了口,經過和風吹拂、陽光日曬就甜蜜無比,因此「甜從苦裡來」,這個比喻引得青年嘴饞又有所體會、低頭勤作筆記。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意猶未盡時,星雲大師話鋒一轉:「不必探究苦,學佛應了解的是空與無我。」大師說,人們常誤解佛教,以為「有」和「空」是兩件事,其實有即是空、空即是有,有與無取決於認知的世界不同,如智藏禪師認為,沒有天堂地獄、因果報應和佛法僧三寶,溈山禪師卻說有,是境界不同的緣故。而宇宙人生究竟是有、是空?人間佛教說:「四大皆空示現有,五蘊和合亦非真。」星雲大師以二句話詮釋。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星雲大師以眼前木桌舉例,並探究木桌本源,自木材、大樹、種子回溯到宇宙緣起,循序漸進帶青年勘破假象,尋找眼前所見物質的本來面目。在青年不解時,大師提點,空的哲學漸漸式微,但記得「空依有立、事待理成、果由因生」三個道理,即可認識佛教。

提起「無我」意涵,星雲大師舉例,看球入迷、忘我時能免去衝突,無我則能量更強,大師並以二鬼故事比喻「身體非我、真心才是我」的道理,指引青年未來方向。

信仰是…心能做主

雖然接心時間有限,星雲大師仍開放青年提問。青年詢問大師畢生有何遺憾?大師回應,「沒有遺憾,勉強要說,就是你們還未得度。」禪意妙解博得滿堂采。青年又問,醫生建議吃肉增胖是否正確?大師笑談:「我沒有吃過肉,也是胖的,胖瘦與吃肉無關。」青年再問,幫助自己找到人生方向的信仰是什麼?大師說:「心要有主。心有佛,我就是佛,佛祖遠離菸酒;我的生活就不受菸酒毒害,言行舉止是心中的主指導,不隨波逐流。」至於該有何種信仰,大師認為,要看各自的緣分。

接心末了,星雲大師盼國際青年對人間佛教有進一步認識,不只贈出上千本最新著作《貧僧有話要說》,還為每位學子提筆簽書,聊表心意,海內外青年受寵若驚,迫不及待地翻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