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
劉小妹事件發生後,有些家長每天都提心吊膽孩子的安全問題,甚至希望孩子一放學就乖乖回到家裡待著、避免危險近身。
然而,這樣就是保護孩子的最佳做法嗎?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不可能無時無刻陪伴在孩子身邊,專家認為,應該先從安全教育做起,教導孩子具備保護自己的能力。
「安全教育有四個字很重要,叫做『耳提面命』」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大人必須具體告訴孩子遠離安全的重要性與做法,首要之務是提高對周遭人士的警覺度,例如在校園中看見有未配戴通行證件的人士進來,就應提高警覺、通報老師或行政單位多加注意。
若有行事可疑的陌生人向自己接近時,則可教導孩子記住「叫、跑、說」的安全口訣,向陌生人背後喊一聲「教師,你來了」、趁著陌生人回頭察看情況時,趁機往另一邊跑走,並立即跟老師說。
此外,也有家長和老師困擾如何在教導孩子「助人為善」的準則下又能懂得保護自己、像是有陌生人前來跟孩子問路時,孩子此時是要幫忙回答還是假裝自己不知道而跑開?
林月琴建議,可教導孩子與陌生人保持「三大步的安全距離」,若陌生人要求孩子幫忙帶路時,孩子則可以婉拒,請該名陌生人尋求其他大人的協助。
林月琴表示,老師或家長平日就可透過情境模擬來提供孩子實地演練的機會,以免遇到事情發生時忽然傻住、說不出口,甚至手足無措,反而會讓歹徒有機可趁。
「安全教育不嫌早,從孩子三歲時就可開始教起」林月琴表示,不要因為孩子還小就不教他,這些安全教育都是大人平常就應該教導孩子了解的重要危機意識。
她強調,無論父母還是學校,都有責任避免孩子陷入危險之中,但不能因此剝奪了孩子學習與保護自己的能力,唯有教導孩子怎麼做,才能真正讓安全教育發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