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星雲大師的「我一直生活在『眾』中」,讓我更深領會大師為何要將佛光山定位在「人間佛教」,因為大師深信眾中與眾樂,透過共修,廣納不同屬性民眾,將佛法的精髓宣揚,漸漸淨化人心。
大師這種「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慈悲胸懷,不但讓更多民眾感動得到喜樂,民眾受益後,有些再回到佛光山護持回饋,形成一個良善的循環。大師對其他佛教團體也是以同樣的包容與鼓勵,不藏私的分享,期望佛法廣傳全世界。
其中文章提到「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大師這個悲心我相信也感動很多眾生。大師總是慈悲的為人著想,給人方便,讓人在不順遂或需要的時候,適時伸出援手,「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般若為用」利益眾生,相信全球至少有千萬人受益其中,真是全世界人的福氣!
呂豔芳(台北/攝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