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回收

文/黃志聰 |2015.07.17
1106觀看次
字級

文/黃志聰

從事資源回收的阿婆左大腿纏繞著繃帶,天未亮便出現在屋子門口。用摩托車載著阿婆過來的阿伯在後亦步亦趨,不時要她慢慢走就好。

不刻意,尋常的愛與關懷,如此動人。

阿婆說幾天前不慎被熱開水燙傷,幸好範圍僅止於腿部,否則若耽誤到資源回收的工作就不好了。雖然與幾個同行在某些路線重複,但客戶並不重疊,各收各的,不至於惡性競爭,遇到時也會打招呼,互問「撿有無?」

「撿」字給我的感覺,隱約蘊含著低下的元素,及卑微的意味。因之,阿婆與其他同行在這很難被注視到的社會邊陲,相互取暖,彼此關照。

偶爾看見有些歐巴桑邊騎車邊四處張望,偶爾在水溝旁邊停下來,只為撿拾幾個喝完飲料的空罐子,或是比播放著《少女的祈禱》音樂的資源回收車早上一步,於塑膠袋裡搜尋或可回收之物,即便烈日或雨天也不輕易放過。

資源回收所得足夠三餐溫飽嗎?阿婆說節儉一點,勉強可以填飽肚子啦。阿婆說偶爾也有「暴發戶」般的感覺。她舉例社區某戶人家前陣子娶媳婦辦桌宴客,極為阿莎力地將晚宴散場後的回收物通通給她。將近百桌宴席喝的瓶瓶罐罐非常可觀,因此她和老伴整晚來來回回好幾趟,忙得不可開交。

阿婆年紀大了,加上腳又受傷,我看上班時間還早,遂捲起袖子,穿戴手套,幫忙阿婆做分類整理,對這個行業的辛苦多了一些理解。同時,我想起兒時也做過類似的事情;記憶如潮湧,紛紛湧現。

暑假,陽光燠熱的午後,我總是和妹妹各自背著肥料袋在大街小巷撿拾回收物品,袋子裡裝最多的是喝完了汽水及奶粉的鋁罐,罐子裡外還爬滿了吃殘留物的螞蟻。偶爾運氣好,撿到比較值錢的鋼筋或者鐵片,往往興奮得手舞足蹈。

撿拾這些做什麼呢?當然是賣錢買零食或冰棒來吃。為了那種含在嘴裡清涼消暑的暢快感,總是甘願花上大半天時間四處撿回收物,因為小孩子什麼沒有,時間最多了,可以大把大把揮霍。

然而大部分東西都擁有了的此刻,唯獨時間顯得珍貴了。

去年的一個假日,遇到某慈善機構舉辦捐資源回收物的活動。很多人載運著舊家電與家具、穿不下的衣服……共襄盛舉。

傍晚時,我與同行的友人在附近麵食店用餐。待餐空檔,另一桌人高聲談論方才的活動。那時客人不多,身材魁梧,留平頭,全身刺青,江湖味濃厚的老闆忽然開口。

他說自己好像也算是一件資源回收物喔。因為被關時像是遭社會丟棄到監獄的回收物,經一番修理改造,很高興可以再利用。說完哈哈大笑,調侃自己書讀得不多,這樣的比喻也不曉得對不對。

歷經牢獄歲月,又重新與脫軌多時的社會銜接,老闆守著一方小店流汗掙錢,似乎顯得格外珍惜與知足。

我望著那張面惡心善的臉,以及自在的笑容,告訴自己有空還要再去吃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