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選舉的時刻,就是口水戰戲碼上演的攻防戰,候選人無不卯足全力攻擊對手的缺失,而模糊了提出具體「施政方針與政見」的焦點,且提不出具有建設性的公共政策,這樣的選舉文化,沒有深度且短視,實在令選民大失所望。
這陣子我持續閱讀人間福報《台灣選舉評論》與《貧僧有話要說》這一系列的專欄報導,從這些文章當中受益良多。
從趙無任的觀點,我學習到:人,不是「海豚」,不一定是為了「小魚」而工作,應該要懷抱「經世濟民」的抱負與遠大的理想,而不汲汲於得到一點賞賜。
就領導者而言,上位者若是利用這種「海豚」的心態,對於有功勞的下屬,便給於好處與利益,這會為國家帶來一股貪婪之氣,也會讓有心人士從事種種不法的勾當與手段。
上述心態,小則損毀個人的道德與事業,大則危害到國家世界的安寧,不可不慎。
反觀,古之聖者「無所為而為」的偉大情操,確實令人欽佩,例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胸襟與氣度,也是值得學習與效法的。
所謂「人到無求品自高」,在位者若能秉持無欲、無所求的心態,積極奉獻國家、回饋社會,其品格自然崇高,且為人民所愛戴。
因此「無欲」與「營求」,就如同兩把鑰匙,前者開啟「品格崇高」之門;後者開啟「私欲」與「貪腐」之門。
唯有堅持懷抱「經世濟民與崇高的理想」,以「民意」為依歸,摒除「海豚」的心態,這才是能夠為國家與人民帶來福祉,且具有遠見的領導人。
宇恩(桃園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