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工極巧 王旭輝 古法造經典王船

朱立群 |2015.07.17
2895觀看次
字級
王旭輝循古法為神造船,造出的船隻都能下海航行。圖為王旭輝製作媽祖船模型。 圖/莊坤儒
媽祖船是王旭輝最新的創作,船艙內縮小比例的澎湖天后宮木雕栩栩如生。 圖/莊坤儒

文/朱立群 圖/莊坤儒

澎湖王家保存了精粹的糊紙及木造王船工藝;糊紙傳統離不開喪俗和道場法事,王船的製造,則與王爺信仰密切相關。

王爺又稱千歲爺、王公或大人,盛行於大陸閩南及台灣西部沿海屏東、高雄、台南、嘉義和離島澎湖,是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以澎湖為例,根據澎湖縣民政局今年所做的統計,全縣一百八十九座廟宇之中,共有四十一座以王爺為主要祭祀的神祇;其他廟宇之中,有些也把王爺供為客神加以奉祀。

恭送王爺 驅瘟除疫

關於王爺的由來,民間各地有不同的說法,其中又以「瘟神說」最普遍。根據該說法,王爺乃玉皇大帝派來管理瘟疫的神明,由其「代天巡狩」、驅瘟除疫;民眾對其敬畏之餘,也擔心但若沒有妥善祭祀,民間將會爆發瘟疫災情。因此,每三年舉辦一次的「迎王」祭典中,最盛大且最受重視的部分,就是最後一道「送王」的儀式。

所謂送王,最常見的就是焚燒王船,在傳統的王爺信仰之中,名之為「遊天河」,象徵把瘟神燒掉,將其送回天庭。台灣各地王船的製作,幾乎都是為了送王遊天河。不過,台灣社會早期普遍貧窮,經費拮据,燒的是糊紙製成的王船;逐漸富裕之後,才以木造三桅帆船取代。然而,不論紙船或木船,皆須遵照真船之造型及艙內結構加以製作;而為了敬神,遊天河的木船必須能夠航行,因此早期的王船製作,幾乎都由造船師傅擔綱。

王家造船 不假他人

現年六十五歲的王旭輝,承襲了澎湖王家三代相傳的王船製作工藝。清朝時期,王旭輝的祖父王虞,在澎湖天后宮跟隨來自大陸的和尚學習製作王船和糊紙;技藝傳至第三代,糊紙由老么王旭昇傳承,王旭輝則熱衷造船,十五歲時,開始跟在父親王宗田身邊學習木工造船技藝。

王旭輝製作的王船,已被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以及澎湖生活博物館典藏;最近一次施作,則是一○二年幫澎湖烏崁靖海宮打造王船。

台灣本島各地建造的王船樣式差異不大;相較之下,以馬公王家為代表的澎湖王船,呈現出有別於台灣西南沿海縣市王船的不同特色。

王旭輝表示,澎湖王家造船,雕刻、彩繪、製作船帆、旗幟等,從頭到尾都由一人包辦;台灣本島王船製造則由多位匠師協力進行,造船、雕刻、彩繪等各有分工。「各項分開比較,我們一定輸給本島的王船,但我們做的船,結構較好,也較接近傳統。」王旭輝說。

王爺信仰與王船文化,從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經金門、澎湖傳到台灣,因此為了研究各地王船的樣式,王旭輝曾經前往大陸閩南考察。他說,不論是船殼的樣式或施工方法,澎湖王船最接近泉州王船,台灣本島的王船彩繪則較鮮豔、華麗,迥異於傳統王船用色淺淡樸實。

遵循古法 習技創新

王船是王爺信仰最重要的一環,因此在造船過程中,工藝師傅必須遵守相關的宗教儀式。就拿造船的第一個步驟「開斧」來說,把原木雕成龍骨之前,須以斧頭象徵性地劈擊,以進行驅邪祈福。

開斧、入神,都是各地王船師傅必須遵守的儀式,但對於船艙內的配置與裝飾,各地作法略有不一。王旭輝表示,對於古法細節的重視,是澎湖王家王船的特色之一。

例如,王家要求船艙內必須具備「鼠橋」(從船首搭至船尾,供水手行走的便橋)、牛擔(橫架在船上,用來支撐船舵的重量)…雞胸(置於船底,用以保護龍骨免受撞擊)等象徵完整十二生肖的設備或裝飾。「台灣本島的王船,後來逐漸才有這十二生肖。」王旭輝說。

船、藝 皆為文化資產

澎湖王家的木造王船工藝,傳到王旭輝手上,除了遵照古法造船之外,也加入許多現代遊艇製造技法進行改良。例如,王旭輝以檜木夾柚木併料製作桅杆,可避免桅桿接觸海水後,因乾溼變化導致變形。

王旭輝為了精進造船技術,三十多歲時,跑到位在彰化縣埔心鄉的造船公司當學徒,美其名是學做木工,「其實是偷學人家的FRP(玻璃纖維)技術」。他當時唯一的心願,就是學成後回澎湖開設FRP工廠,製造動力漁船。

然而,天不從人願,政府後來推動漁船限建政策,王旭輝只好另謀他路。雖有頗長一段時間待在高雄,但王旭輝並沒有荒廢王船工藝。獨立製造一艘王船,製造過程短則一年、長則一年半,目前收藏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澎湖生活博物館,以及幫澎湖東衛、井垵等鄉鎮製造的王船,都是他在高雄完成的作品。

除了博物館自行收藏、研究王船之外,那些接受澎湖廟宇委託建造的王船,之所以沒有依照王爺信仰的習俗燒掉,原因跟各家廟宇的經濟狀況有關。

為神造船 首重「心」藝

王旭輝在兩年前回到澎湖、接受烏崁靖海宮委託製造王船後,急切地想要實現已在心裡放了二十年的願望,幫澎湖天后宮打造全台灣第一艘媽祖船。

不論王船或媽祖船,王旭輝一貫堅持獨立打造的家族傳統。就拿媽祖船來說,船上的澎湖天后宮模型,是由他按照建築原圖縮小比例製成;為了表達對媽祖的尊敬,每一道細節都不能大意。

為神祇造船,費工、費時,而且並非每年皆有造船的需求,以王船為例,最快每隔三年才會造船;因此,若非出於興趣,很少有人願意投入造船工藝,澎湖王家專精此藝者,也僅王旭輝而已。幸好王旭輝目前就讀國小五年級的兒子已經展現對帆船的興趣。家傳三代的技藝習來不易,王旭輝期許孩子未來可以用心傳承,別讓澎湖王家木造王船的技藝消失。

(摘錄轉載自一○四年六月號《台灣光華雜誌》全文請參考http://www.taiwan-panorama.com/)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