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古書」,一個月狂賣兩百五十萬本,這個神話的創造者是于丹,《于丹〈論語〉心得》的簽書會上個月在杭州足足進行了八個半小時,一天寫了一萬六千多字,期間于丹只匆匆上過一次廁所。大陸的于丹下個月將接受聯經出版邀請訪問台灣。
讓這位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紅起來的是《百家講壇》的解讀《論語》心得,她用通俗來包裝經典,這原是大勢所趨,電視造星果然厲害,學者與電視的聯姻,由她締造了空前的輝煌││古今中外,信手拈來,神閒氣定,娓娓道來。
「我今年四十歲,四十而不惑,用減法來過日子就可以不惑。」減掉物質、感情各方面的慾望與需求,人就變得不惑而有智慧,她指著一歲小女兒的照片樂歪了:「你看,我女兒笑得像個爛柿子似的,多麼幸福的笑。」
穿著時尚、生活摩登、沒有一點學究氣的她與電視裡那個端莊職業的學者判若兩人,而這與她本是學影視傳媒出身,骨子裡卻對中國古典文化很狂熱多少有些不謀而合。而生活中的積澱,讓她在不同的領域中常游刃有餘。
「我愛孔子、莊子,也愛周杰倫,還給我愛情,讓時間慚愧酘酘。」她還隨口唱起周杰倫的歌來!
「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孔夫子能夠教給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在《論語》中,孔夫子告訴他的學生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
于丹用一口清晰的京片子說,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安於貧賤,不諂媚求人,而且內心應有一種清亮的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也不會因富貴而驕奢,依然是內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一個人不被富足的生活蠱惑,又能在貧賤中保持做人的尊嚴和內心的快樂。」她說,這樣一種儒家思想傳承下來,使我們歷史上又出現了很多內心富足的君子。她認為,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