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佳怡
不知從何時開始,流動小餐車多了。西門町因為年輕人聚集,不停更迭的小餐車適當提供刺激,食物不見得高檔,但通常帶點異國趣味,讓人貪圖一點與尋常生活不同的燦亮時刻。
然而搬到新店七張站附近,才發現不知何時開始,這裡也有餐車聚集。雖然捷運站附近確實熱鬧,但比起眾多餐廳聚集的大坪林站、或是夜市壓陣的景美站,七張站充其量就是頗有人氣的小社區。餐車風情實在令人困惑。
一次問了開餐車來的年輕老闆,也只得到「聽說這裡很適合,就來試試看」的答案,爽朗樂觀的微笑令人都為他們緊張起來。再仔細一看,又發現一個可能原因:這裡沿路土地由於地主與政府抗爭,被長期圍了細細的抗議布條,市民無法在此停車,流動餐車倒是得了機會成為頻繁過客。
於是每晚返家時觀察著不同餐車組合,像是不停誤闖一場仍在試辦的嘉年華,畢竟餐車小本經營,品項極少,夢想卻是無限。這些老闆通常不到三十歲,一邊過度禮貌地對待客人一邊捉摸自己的未來,進退之間的語言柔柔軟軟,隨時準備受傷那樣。
其中一家賣碳烤三明治的年輕夫妻,經營不到兩個月,不但帶了小女兒在身邊,還找了姑嬸在一旁聊天。夏日炎炎,他們拿報紙一邊搧人一邊搧炭,看到我便派出了小女兒,「你要吃什麼?」「燒肉起司三明治。」她抬頭笑看母親,一字字用力重複,「燒、肉、起、司、三、明、治。」
那麼自然的笑,那麼敞開的姿態,我無話可說,只能安靜等待,等待吃下他們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