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天敵 埃及聖(睘鳥)肆虐

 |2015.07.14
1839觀看次
字級
埃及(睘鳥)以昆蟲、螺類等為食,但今年在溪湖垃圾掩埋場垃圾堆中覓食。圖/林淑玲提供
埃及聖(睘鳥)成群出現在溪湖鎮東螺溪畔。圖/凌筠婷

【本報彰化訊】彰化縣溪湖鎮東螺溪畔今年出現一群大鳥,遠看像黑面琵鷺,近看長長的黑色鳥喙猶如鐮刀;牠們是埃及國鳥「埃及聖(睘鳥)」,被政府列入欲移除的外來種,但繁殖力太強,數量不減反增,目前僅能控制數量。

「要移除一種外來物種,非常耗費人力、財力,且一旦擴散就控制不了。」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孫元勳說,埃及聖(睘鳥)當年從動物園逃逸出來,從此落地生根,即使政府想移除,但數量不減反增。

農委會特生中心棲地生態組組長林瑞興表示,每年舉辦的「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統計結果,去年看到三百八十六隻埃及聖(睘鳥),今年已增加到七百七十一隻,「還有很多沒數到」。彰化縣大自然生態解說協會理事長謝文猷也說,往年在溪湖鎮見到的埃及聖(睘鳥)不多,今年一次看到七、八十隻。

彰化縣野鳥學會總幹事李益鑫說,埃及聖(睘鳥)和黑面琵鷺外觀像,很多民眾誤以為黑面琵鷺飛到彰化縣沿海。李益鑫說,一九九九年全台僅約十隻埃及聖(睘鳥),在台灣沒天敵,是快速繁殖原因。

不怕人 垃圾場覓食

每天上午、傍晚,在東螺溪畔溪湖垃圾掩埋場與田間都看得到埃及聖(睘鳥),每次都有十隻以上;即使農民走動,埃及聖(睘鳥)也不為所動。湖埔社大執行長林淑玲表示,常見到埃及聖(睘鳥)在垃圾場覓食。

林務局保育組長管立豪說,埃及聖(睘鳥)適應力強,國外研究發現牠會啄食其他水鳥的蛋和幼雛;且體型大,所需棲地也大,可能壓縮其他水鳥生存空間;還會踩踏幼苗,使農作物受損,因此已被國際列為百大入侵種之一,也從二○一○年開始就是國內的移除物種,但至今未能完全移除,僅能控制數量。

「移除人員壓力很大」,林瑞興說,國外移除入侵物種的方式較激烈,不但移除幼雛和蛋,也會獵殺成鳥;但台灣講求人道移除,因此難以看見成效,未在一開始埃及聖(睘鳥)數量少時就移除,數量愈來愈多,移除可能愈低,「最後就會放棄」。

管立豪說,二○一○、二○一一年曾委託台灣大學研究團隊協助移除,當時使用在蛋上噴灑玉米油讓成鳥不想靠近孵育的方式,但太和緩而成效不佳。前年、去年委請中華鳥會人員至繁殖區巡視,直接將蛋移除,雖較能看見成效,卻非常耗費時間和人力。這兩、三年才使埃及聖(睘鳥)數量控制在六百到八百隻左右,目前知道的繁殖區僅台北關渡、新竹香山濕地、新竹峨嵋地區、台中高美濕地四處。

埃及聖(睘鳥)是埃及國鳥,在古埃及時代數量多,常出現在古埃及壁畫中;主要食物是魚蝦、蛙類、昆蟲、螺,屬肉食性鳥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