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生命也可以像他們那樣走著 文/林谷芳(台北書院山長) |2015.07.12 語音朗讀 315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天下文化提供 常說,青春不要留白,但青春,更要無悔。 無悔的青春,是年少時為所追所嚮的全然投入。但說無悔,意義原不就只定格在那青春熾烈的一刻,而是從往後的歲月回頭再看,正可無悔;甚且,就因這無悔的青春,之後的生命乃愈加地深刻、豐厚與精采。 ①曾擔任《聯合晚報》採訪中心副主任的好友王晶文英年早逝,楊渡將他的故事放在《暗夜裡的傳燈人》最後一章(圖/邱德祥)②已故畫家江兆申年輕時的模樣。(圖/資料照片)③已故國寶級書畫家呂佛庭(左)。(圖/賴珮如)④ 楊渡現任中華文化總會祕書①曾擔任《聯合晚報》採訪中心副主任的好友王晶文英年早逝,楊渡將他的故事放在《暗夜裡的傳燈人》最後一章(圖/邱德祥)②已故畫家江兆申年輕時的模樣。(圖/資料照片)③已故國寶級書畫家呂佛庭(左)。(圖/賴珮如)④ 楊渡現任中華文化總會祕書①曾擔任《聯合晚報》採訪中心副主任的好友王晶文英年早逝,楊渡將他的故事放在《暗夜裡的傳燈人》最後一章(圖/邱德祥)②已故畫家江兆申年輕時的模樣。(圖/資料照片)③已故國寶級書畫家呂佛庭(左)。(圖/賴珮如)④ 楊渡現任中華文化總會祕書長。(圖/郭士榛) ①曾擔任《聯合晚報》採訪中心副主任的好友王晶文英年早逝,楊渡將他的故事放在《暗夜裡的傳燈人》最後一章(圖/邱德祥)②已故畫家江兆申年輕時的模樣。(圖/資料照片)③已故國寶級書畫家呂佛庭(左)。(圖/賴珮如)④ 楊渡現任中華文化總會祕書長。(圖/郭士榛) 楊渡撰寫〈荷花池畔長談——懷一代報人余紀忠〉,畫家歐豪年閱讀後主動畫了一幅荷花並題字,致贈給楊渡。畫作上寫著:「楊渡道兄近以荷花池畔長談一文,追悼余紀忠老先生。圖/天下文化提供 文/林谷芳(台北書院山長) 圖/天下文化提供 常說,青春不要留白,但青春,更要無悔。 無悔的青春,是年少時為所追所嚮的全然投入。但說無悔,意義原不就只定格在那青春熾烈的一刻,而是從往後的歲月回頭再看,正可無悔;甚且,就因這無悔的青春,之後的生命乃愈加地深刻、豐厚與精采。 深刻、豐厚、精采,可以純然是青春自我在時間軸上一步步探尋的結果,但如果,青春的無悔投入,正因於典型的接引,則這深刻、豐厚、精采,就何止於自我的積累,它更是文化的踵續、映照與弘揚。 這踵續、映照與弘揚,是傳燈,燈燈相傳,其明不盡,乃至更有發皇。而在此,你就不得不欣羨於楊渡。 活生生地觸動心靈 在台灣,楊渡,是少有的能在青春狂飆與生命積澱、台灣本土與中國文化間出入乃至得兼者,這少有的特質使你很難用單一的角色來界定他。他是詩人、記者、報導文學家、街頭運動,乃至體制參與者,這些角色在台灣的社會光譜上有些是極端衝突的,但幾乎無人質疑楊渡在其中的轉換,或因此看輕他生命的厚度。所以者何?正因這外現的種種都只是他在自己特質的生命基點上所應緣變化的角色而已。 應緣變化,當然不小心也常流失異化,能出入而不異化,楊渡自己的能力與觀照是個關鍵,但看到此書,你或者更能確定,正是有書中這些的生命身影,楊渡才能成其為今天的楊渡。 談身影,過去中國人說「典型在夙昔」,就因有典型,生命才知情性究該何置,人生究該何行。但說典型,有時我們也不免將其置於歷史、生命的終極處,離現實反而就遠了。而身影,卻就在我們視線所及,它也許沒有典型那般在時間軸上完成的極致,卻能更活生生地觸動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知道:生命,可以如此走著! 猶如暗夜的一盞燈 這身影,在楊渡,有一九四九年的渡海者。這些人原可在大陸叱吒風雲,卻在時代輪轉下隔海飄零。可飄零,卻無礙於他們生命之身影,反而因這,身影乃愈發清晰裸露。 這身影,也在台灣本土文化或政治的先行者。這些人似乎永遠自外於時潮,在紅色禁忌時,因紅罹禍;在綠色禁忌時,因綠致殃,但無論如何,這正是他們良知的選擇。這選擇,使他們離於時潮而獨行,但獨行,卻無礙於他們生命之身影,反而因這,身影乃愈發清晰裸露。 正是這清晰的身影帶領著楊渡,也正是這清晰的身影,讓我們即便在風雨中仍聽得見雞鳴:而儘管就大局而言,他們多數人也常只是暗夜裡的一盞燈,但他們身上那種歷史的視野、生命的格局,以及行持的堅定,卻正是當代台灣所最欠缺的。 而這本書的出版,最可以觸動我們的,也正在此——原來,生命也可以像他們那樣走著! 楊渡撰寫〈荷花池畔長談——懷一代報人余紀忠〉,畫家歐豪年閱讀後主動畫了一幅荷花並題字,致贈給楊渡。畫作上寫著:「楊渡道兄近以荷花池畔長談一文,追悼余紀忠老先生。文采既美,擲地為聲。渡兄追隨余老多年,於老先生辦報有守有為之國士風骨多所著墨,亦真予素已認知所感念作証言矣。乙未新歲遂寫秋荷贈以致意。豪年。」圖/天下文化提供 前一篇文章 真正的渡海傳燈人 下一篇文章 愛書人手札 在這裡,讀書吧 ——《台北閱讀空間》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瀾光筆記】《扁平時代》當自己生活的策展人【圖文閱讀】《悲傷是一頭大象》走出悲傷 迎向生活 【書市隨筆《水豚工讀生》】不同身分 擔負不同任務【閱來悅愛《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自在演奏自己的人生【書頁微光《血汗AI》】人工智慧背後 被忽視的隱性勞工【圖文書《失物博物館》】失去了不會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