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德(左)以熱情善盡國民外交,幫日本人找到免費住宿。圖/吳家德
文與圖/吳家德
因為一通請託電話,我認識二位來台灣拍電視節目的日本人。
關於「付出」這回事,因為極度認同「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我總是樂於助人。得知日本節目Duomo的主持人赤塚亮太朗與導播兼攝影甲木伸昌要從台灣的國境之南墾丁一路步行走到桃園,然後搭飛機回到日本鹿兒島繼續往北走直到福岡棒球場,為福岡的當地球隊--軟體銀行鷹隊加油。
於是,我跳下來幫這兩位日本人找到晚上可以便宜或免費住宿的地方。這是一個充滿了趣味與挑戰的幫忙,趣味是能夠認識日本人又能為國家盡到友善的國民外交。挑戰是,我不會說日文,不敢想像幾個小時我們碰面後,會發生什麼雞同鴨講的窘境與難題,好在,我的熱情發揮了化解語言隔閡的力量。
也所幸,「微笑」與「肢體動作」果然是世界上最通行的語言。在聯繫將近五十位朋友幫助的過程中,我發現二件可以分享的心得。第一,我請求幫忙的朋友都是樂於助人的,證明「物以類聚」的道理。第二,過往,曾經接受我幫助的朋友紛紛透過各種管道出手,展現一種「知恩圖報」的氣度。
助人的背後,不是只有一個人單打獨鬥,而是群體好友的互相支援與加油,才能成就一件美事,人脈的終極目的其實是「利他」。